■本報記者 桂小筍
“豬周期”及其豬肉價格的變動,不時讓滬深兩市擁有生豬養殖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備受關注,業績的波動也隨之影響到二級市場投資者信心。不過,也有例外發生。數據顯示,以今年前11個月計算,牧原股份在此期間股價累計上漲約為100%。
牧原股份有關人士日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行業處在“豬周期”低谷時,更考驗企業的運營能力,“成本控制得好,運營效率高的企業,仍然可以保證在低價時有利潤”。此外,生豬養殖行業的集中度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行業前十大養殖企業,出欄量占行業的比重不足5%”。而在這兩大因素的影響之下,規模養殖在最近兩年已然有了很好的提升,對于龍頭企業而言有很大機會。
規模養殖讓成本可控
在當下的養殖企業中,主要生產經營模式包括“公司+農戶”,以及自建養殖兩種方式。牧原股份屬于后者,公司擁有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為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自建飼料廠和研究營養配方,生產飼料,供應各環節生豬飼養;自行設計豬舍和自動化設備;建立育種體系,自行選育優良品種;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擴繁體系,自行繁殖種豬及商品豬。
“牧原股份采取全程自養方式,產業工人與公司建立勞動合同,除了使各養殖環節置于公司的嚴格控制之中,從而使公司在食品安全控制、產品質量控制、疫病防治、規模化經營、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有優勢之外,使生產的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大大提升,能夠更好地節約人力成本。”牧原股份上述人士解釋稱。
此外,在“豬周期”波谷時,企業如何控制成本保證利潤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就是管理、運營能力,牧原股份在標準化、智能化養殖上加注了較多心血,通過對勞動效率的提升,大大節約了成本,這些措施最終都體現在了成本優勢中。而且,現在的生豬價格與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高于2014年的價格”。
有券商研報曾提及,豬周期下行階段,企業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以牧原股份為例,自去年年中本輪豬周期達到高點以來,豬價開始進入下行區間,養殖企業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公司作為大規模一體化養殖的龍頭企業,相比其它養殖企業,在成本端具有較明顯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平抑豬價下跌帶來的風險。同時,公司目前以量補價,在豬價同比下降較大的情況下,維持了凈利潤水平。
相比以往的豬周期,此輪豬周期中,環保政策限制了很多散戶的補欄,養殖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查閱公開資料可知,2014年時,由于行業虧損嚴重,中小養殖戶退出明顯,再加上此后三年發展過程中,國家環保督察力度大,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規模養殖企業比較優勢大幅增加,龍頭企業也因此受益。
而政策上,對于規模養殖的重視也被屢屢提及。在今年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曾提及,“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加快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
在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之下,近年來多家擁有養殖類業務的上市公司加快了拓展步伐。
全年業績將平穩增長
從業績方面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3.51%,約為71.5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85%,約為18.12億元。公司預測,今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5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1.21%至11.98%。
上述業績區間的預計,是基于公司對2017年10月份-12月份平均每頭生豬可能的盈利水平區間的預計,以及依據生產、銷售計劃對2017年10月份-12月份生豬出欄量區間的預計。
公司同時也坦言,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下降或上升,將會導致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或上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未來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疫病的發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等,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而且,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行業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
公司三季報發布之后,有多家券商針對公司發布研報,綜合來看,調高目標價、給予“買入”評級是其中的共性。這些研報認為,公司三季度產能加速釋放,各類數據表明公司產能仍在持續擴張。考慮到公司“自繁自養”模式下因種豬銷售、淘汰更替、新場投建等因素,自持小母豬比例較高,按照經產3500元/頭、后備1000元/頭(成本計量模式)粗略推算,公司經產母豬存欄量超40萬頭,理論年出欄能力已超800萬頭。
在出欄能力有保障的情況下,研報預測,下半年豬價不會有較大的跌幅,因此,牧原股份的業績仍有保障。
而據卓創資訊監測,從11月底開始,國內生豬價格經歷了勢頭較猛的上漲過程。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在11月21日時為14.16元/公斤,12月4日已漲至15.04元/公斤,漲幅6.21%。
目前豬肉價格跟進的速度不及豬價漲幅,部分屠宰業者面臨生豬收購困難與豬肉走貨平淡的雙重壓力。部分屠宰企業因原料成本較高而微幅壓縮屠宰量,對生豬需求量的增長是一個利空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生豬價格一路上漲的勢頭暫時止步,部分屠宰企業試探性壓價調整。
卓創資訊認為,當前生豬市場正進入短暫的調整階段,雖幅度有限,但有利于使豬價回歸到相對合理的價位,促進生豬市場的平穩運行。此外,從市場來看,受各地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豬價目前形成了北降南漲格局。
年內設立子公司超40家
不過,牧原股份的快速擴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豬周期等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
有券商研報也認為,環保大限之下,牧原股份的“以量補價”邏輯成立。“公司9月份商品豬出欄均價為14.17元/千克,環比微漲0.71%,同比下跌19.25%,較8月份跌幅收窄。對于生豬養殖業來說,2017年年底是各地環保的大限,尤其進入三季度以來,河南、山東等地環保整治力度加強。根據調研了解,各地處于禁養區的養殖戶對生豬普遍提早出欄,對母豬直接淘汰;處于限養區的養殖戶相比去年也逐步減少了后備母豬的比例。三季度來看,季節性需求轉旺疊加環保情緒釋放推動豬價上行較快,但環保重壓下供給仍偏緊對豬價形成支撐,長期來看價格回落空間不會很大,所以公司以量補價的邏輯依舊成立。”而且,公司作為生豬養殖“自繁自養”模式的龍頭,并且是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產能擴張速度最快的企業,鑒于國內養殖集中度仍低的現狀,公司成長空間大、成本優勢顯著、長期凈資產回報率高。
除了規模效應平衡全國市場價格波動之外,信息化的建設也使得各界對牧原股份多有關注。
在2016年時,國內生豬價格處在新一輪“豬周期”的高點,龍頭企業紛紛加碼產能,推出定增或其它方式來拓展養殖規模。
牧原股份的產能拓展步伐在今年得到延續,根據公告統計可知,年內公司在全國各地新設立的子公司超過40家,并對多家子公司進行增資。“隨著公司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結合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將進一步打造集飼料加工、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為一體的生豬產業鏈。”在設立子公司的公告中,公司如是解釋設立子公司的目的。
此外,從新近設立的子公司所在地上也不難看出,子公司的選址很有講究,有些子公司所在地是因為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和糧食資源優勢,而在深圳市成立牧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有利于公司收集和利用全方位的信息,對公司現有信息進行嚴格管控,提高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公司生產成本,實現公司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