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視窗玻璃防護屏龍頭藍思科技48億元可轉債在經歷好事多磨后,即將于明日掛牌上市。
1月12日,藍思科技公告,公開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將于1月17日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債券簡稱“藍思轉債”,債券代碼為“123003”。本次發行48億元可轉債,每張面值為人民幣100元,共計4,800萬張,募集資金凈額約47.70億元,將分別用于“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防護玻璃建設項目”和“視窗防護玻璃建設項目”。
實控人增持設“安全墊”
公告顯示,藍思轉債的期限為自發行之日起六年,即2017年12月8日至2023年12月8日,票面利率第一年為0.30%、第二年為0.50%、第三年為1.00%、第四年為1.30%、第五年為1.50%、第六年為1.8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歸還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轉股期期自可轉債發行結束之日(2017年12月14日,即募集資金劃至發行人賬戶之日)起滿6個月后的第1個交易日起至可轉債到期日止,即2018年6月14日至2023年12月8日止。本次發行的可轉債初始轉股價格為36.59元/股。到期后5個交易日內,藍思科技將按債券面值的106%(含最后一期利息)的價格贖回未轉股的可轉債。
藍思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募投的兩個項目均具有良好的回報預期。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防護玻璃建設項目將形成年產1.5億片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防護玻璃(含視窗防護玻璃和玻璃背板/外觀件)的產能,該項目經營計算期內,達產期平均投資利潤率為23.33%,所得稅后項目財務凈現值為26.28億元,財務內部收益率達21.37%,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24年(含建設期24個月)。視窗防護玻璃建設項目將形成年產7,000萬片2.5D和3D視窗防護玻璃的產能,該項目經營計算期內,達產期平均投資利潤率為26.70%,所得稅后項目財務凈現值為9.40億元,財務內部收益率達20.44%,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46年(含建設期24個月)。
據悉,受益于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革新的浪潮,藍思科技憑借雙玻璃趨勢、新材料應用、3D及2.5D玻璃等優勢產品,持續擴張規模,同時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營業收入得到快速增長。2017年1-9月,藍思科技營業收入151.16億元,同比2016年1-9月增長41.93%,業績預告顯示2017年凈利為20.46億元到23.47億元,同比增長70%到95%。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二大股東群欣公司計劃在藍思科技本次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后的6個月內,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藍思科技可轉債,增持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
資料顯示,藍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群欣公司分別為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兩大股東,兩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周群飛夫婦。
市場人士分析,實控人承諾在二級市場增持藍思科技可轉債,對公司可轉債價格或將形成較強支撐,為投資者提供了較高的安全邊際。
雙玻璃時代風口正勁
除了實控人對藍思科技可轉債的保駕護航外,隨著雙玻璃時代的來臨,公司可預見的2018年業績高增長也是投資的一大亮點。
日前,蘋果公司發布了新品智能手機iPhoneX,前后蓋板回歸雙玻璃設計,其玻璃防護面板采用了7層染色和全新的絲印、鍍膜工藝,被蘋果稱為“迄今最堅固耐用的玻璃面板”。提供這種工藝技術的,正是藍思科技。
“5G時代和無線充電技術的導入,決定了手機后蓋材質去金屬化的方向,只有以玻璃為代表的非金屬材質來做后蓋才能避免對信號傳輸的屏蔽。”藍思科技董秘彭孟武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智能手機的領導廠商一直引領著行業發展的方向,新技術、新功能的應用為消費者帶來了使用體驗的巨大提升,勢必掀起新一波的換機熱潮。同時國產品牌在外觀設計、功能上多采取緊緊跟隨的策略,并在此基礎上嘗試做一些新的突破,而新產品開發更多的考慮采用玻璃后蓋以適用無線充電技術。
“個人預計,2018年新發布的中高端機型可能有70%會采用雙面玻璃,3D玻璃的增長也是確定的,所以2018年是雙玻璃時代快速成長的一年,公司2018年繼續實現較高增長是基本確定的。”彭孟武說道。
華創證券研報分析認為,手機防護玻璃從單面到雙面,從2.5D到3D,未來“雙曲面玻璃”設計將成為主流,曲面玻璃將實現“雙2.5D”,“2.5D+3D”到“雙3D”三步走。屆時,手機防護玻璃行業將迎來量價齊升的新一輪增長周期。量增主要體現在手機背板去金屬化趨勢明顯,玻璃背板確定性高,防護玻璃迎來從單面到雙面。價升則體現在隨著“外觀創新+柔性OLED”的應用,3D玻璃將加速滲透,未來“雙3D玻璃”將成為大趨勢。
從藍思科技現有的產能規劃來看,今年2.5D和3D前后蓋玻璃的產量將達到6.5億片左右,其中3D玻璃產量將達到7000萬片。隨著可轉債的順利發行,公司產能得到快速擴充,達產后將新增東莞松山湖項目(7000萬片/年2.5D和3D視窗防護玻璃產能)和瀏陽南園項目(1.5億片/年外觀防護玻璃產能),無疑為雙玻璃時代來臨的厚積薄發積蓄了充足能量。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