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誠 見習記者 施露
在經歷2016年業績變臉后,2017年,重新換帥的上海家化迎來了業績爆發。
3月21日,上海家化發布去年年報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88億元,同比增長8.8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898億元,同比增長93.95%,扣非凈利潤3.31億元,同比增長62%。
發布年報后,上海家化時任CEO張東方對公司的藍圖進行了描繪:“公司將會集中精力發展10億元、20億元、30億元級別的全國性品牌,同時亦會推出更多合作品牌。上海家化中期發展的藍圖及實現路徑已經展現——未來上海家化要進入一個是中型日化產品的俱樂部;長期要加入一個大型日化產品的俱樂部,這個前景的實現指日可待。”
上海家化某經銷商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家化品牌較多,平民化品牌如六神和美加凈銷量較好,其余的品牌并不算特別好賣,片仔癀牙膏市場占有率較低,護膚品系列除了佰草集,其余的牌子市場占有率并不高。
線上渠道發力
事實上,自張東方掛帥上海家化以來,多方面的改革已經實行。去年1月份,上海家化公布了公司組織機構的調整方案。圍繞16字經營方針,設立研發部、品牌管理辦公室、渠道管理辦公室、供應鏈、合并戰略部和投資部,增加法律部的合規管理和監督管理職責。
這些變革也頗有成效,反映在年報中則是快速增長的營收和凈利潤。2017年,上海家化自有品牌全球營業收入(剔除花王業務因素影響),同比增長約48%。
“未來,家化會打造自己的生態圈,集生產、研發、銷售、品牌管理以及資本運作五大平臺,我們跨界發展,進入服務型的行業,這個行業是目前銷售管理、品牌管理、研發成果與行業共享。進入制造行業,現在的工廠除了生產自有產品外,還可以承接OEM和ODM。還有科技行業,我們將領先行業應用AR、VR以及CRM管理數字化大數據。與在座各位資源共享,激勵共贏,把護膚品、個人護理和家居護理領域做強做大。”張東方稱。
但分析人士亦指出,公司目前仍舊存在不少挑戰。“家化的品牌管理、營銷推廣、市場治理、渠道沖突,以及產品群策略有些乏善可陳。”
此外,在渠道建設上,線上渠道貢獻依舊占比較低。年報數據顯示,上海家化2017年線上銷售收入14.17億元,線下營收為50.70億元,雖然線上收入同比增長49%,但線下依舊是營收主力,占總營收的78.14%。
凈利潤率待提升
隨著IPO逐漸放開限制,日化行業不少企業紛紛開啟IPO之路。但作為日化第一股的上海家化,凈利潤率在行業內并不算高。
最新申報IPO丸美,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3.52億元,凈利潤3.06億元,凈利率高達22%。2016年全年,日化行業的珀萊雅,營業收入為16.23億元,凈利潤為1.54億元,凈利潤率為9.49%。
2016年,上海家化的營業收入為53.21億元,但凈利潤只有2.16億元,凈利潤率為4.05%,到了2017年,上海家化的凈利潤率上升到6%,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表現并不突出。
不僅如此,上海家化在2017年也開啟了對外并購,收入CaymanA2的2017年度凈利潤為370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961萬元。
2017年,上海家化也取得1890萬元的政府補助。
根據歐睿、中怡康、尼爾森等第三方研究公司的預測和統計,中國日化行業整體發展呈現新常態:整體市場增速放緩,且放緩態勢預計將持續,歐睿2016年底預測未來五年行業平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7%。而根據2016年底最新的預測,行業平均復合增長率約為7.9%,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可達到4859億元。
盡管整個行業增速在放緩,但中國仍舊被諸多品牌視為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尤其在化妝品這一領域,國際巨頭均在不斷布局。歐萊雅等國際巨頭紛紛將中國市場列為重要服務對象。
業內人士認為,眼下,日化行業正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國際品牌的沖擊則是一方面。眼下居民消費增速繼續放緩,傳統銷售渠道形勢嚴峻,類似商超和傳統百貨渠道就表現出增長乏力的態勢。另外,不僅是歐美品牌,日韓產品對本土市場的沖擊也較為顯著,一些大牌為了吸引更多消費更是不惜降價競爭。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