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王曉悅
傳統優勢業務增速不達預期,新增業務路遇坎坷,國內PCB樣板龍頭企業興森科技正處于艱難的爬坡期。
2017年年報顯示,興森科技去年實現凈利1.65億元,同比下滑14.46%。公司三大業務板塊業績均不樂觀,共計四家重要子公司虧損、兩家子公司被計提商譽減值,此外,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子公司宜興硅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宜興硅谷”)經歷7年建設期仍未達產,2017年繼續虧損。
興森科技董秘陳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原計劃2014年底達產的宜興硅谷目前經營仍不穩定,何時達到預期產能暫時無法估計。
公司在年報中則表示:“公司管理層也在深思,正在積極尋求針對性解決措施,把原有業務繼續做強、做精,做出成績。”
三大板塊業績均不樂觀
2017年年報顯示,興森科技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2.83億元,同比增長11.67%,與前四年27%-39%的增速相去甚遠。同時,2017年實現凈利潤1.65億元,同比減少14.46%,扣非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下滑10.33%。
“公司PCB收入增速與2017年度較高的PCB行業市場景氣度不相匹配。”公司在年報中指出業績不達預期的原因。
據Prismark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PCB產值為297.32億美元,同比增長9.6%,全球PCB產值為588.43億美元,同比增長8.6%,是2011年以來增長率最高的一年。然而,在全行業處于高增長的大環境下,作為國內PCB樣板龍頭的興森科技增速乏力。
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PCB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26億元,同比增長13.13%,而2015年興森科技PCB業務增速一度逼近30%。相較之下,公司的PCB業務增速明顯減緩。
作為興森科技傳統優勢業務,PCB業務營業收入占比為76.94%,是上市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主營PCB業務的三家子公司中,僅子公司FINELINE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1.04億元,同比增長23.99%。另外兩家子公司宜興硅谷、英國EXCEPTION分別虧損275.52萬元、1476.92萬元,英國EXCEPTION更因經營不達預期被計提商譽減值490.14萬元。
此外,公司第二大業務軍品業務受軍改政策滯后的影響,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2.25億元,較上年下滑8.97%。其中,子公司湖南源科創新受影響較大,全年的固態存儲業務同比出現大幅度下滑,虧損2143.93萬元。因經營持續不達預期,公司對湖南源科創新并購過程形成的商譽減值計提897.77萬元,再次拖公司業績后腿。
興森科技2017年第三大業務半導體的情況也不樂觀。在2017年IC封裝基板業務市場起伏中,興森科技IC封裝基板產線實現銷售收入1.44億元,最終虧損3346.76萬元,但仍在公司預期內。其中,子公司美國HARBOR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較上年相比增長過快,最終全年虧損522.19萬元。
不難發現,三大業務板塊共計四家重要子公司虧損,兩家子公司被計提商譽減值,在行業景氣度持續上漲的2017年,興森科技并未交出符合預期的成績單。
宜興硅谷長跑7年仍未達產
誠如管理層在年報中所述,近幾年,興森科技PCB業務進步并不理想,尤其是原計劃2014年就應達產的子公司宜興硅谷業績遲遲不達目標,PCB板塊后繼乏力。
早在2017年初,就有多位分析師在期待公司高速增長的同時提出擔憂,若宜興硅谷業績不達預期,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或受限。一語成鐕,2017年6月份,宜興硅谷生產運營出現波動,全年凈利潤最終虧損275.52萬元,扭虧再次落空。
資料顯示,興森科技分別于2010年、2012年使用超募資金向宜興硅谷注資共計4.5億元,由宜興硅谷實施“中小批量HDI板、剛撓板及高層板建設項目”。該項目計劃于2010年10月份啟動建設,2012年6月份開始投產,2014年12月份前完全達產。
然而,宜興硅谷已延期三年產能不達預期,經過漫漫7年時光,也一直未能盈利。年報顯示,宜興硅谷產能釋放進度仍處于爬坡階段,2017年該公司生產交期不理想、品質不穩定,每個月還有較大的固定攤銷。
宜興硅谷原計劃于2014年底達產后,年產線路板50萬平方米,生產期平均年增銷售收入12.71億元,生產期平均年增凈利潤1.45億元。2017年,宜興硅谷僅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不及預期的一半,凈利潤也處于虧損狀態。
興森科技董秘陳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子公司宜興硅谷目前經營仍然不穩定,何時能達到預期產能仍是未知數。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