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農戶的生活近兩年正在發生變化。放在兩年前,科右前旗大多數農田里的秸稈只能粗放式處理,不是隨意堆放就是一把火燒了,更無從談及“變廢為寶”。然而,就在去年,三聚環保的秸稈碳化還田技術使秸稈由昔日的廢料搖身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利器”。據了解,這項技術使農戶每人每畝地直接增收兩百元左右。目前來看,三聚環保的這項“拳頭業務”仍在默默的改變更多農戶的廢料處理模式。
科技創新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據了解,類似像科右前旗這樣的受益地區還有不少,三聚環保目前對接的受益縣已有百例。有關技術的核心,林科介紹說,我們用現代先進的工業化技術來解決農業問題,通過技術集成,開發了可連續化生產的先進工業裝置,來解決秸稈處理難題,降低環境污染。炭基材料可將氮磷鉀的使用效率提高38%以上,“這將有效降低化肥的消耗,進而在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生成。”林科表示,這有助于農業部所提倡的“2020年化肥、農藥零增長計劃”和我國碳減排計劃。
利用當地的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取之于土壤,用之于土壤,遵循了自然循環理念,可以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產業化技術。在三聚環保劉雷董事長看來,環保企業的發展根本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為工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有關資料顯示,自2006以來,生物質炭的研究成為國際土壤有機質研究的新熱點,而生物質炭恰恰提供了快速提升土壤有機質而增進土壤固碳和生態系統功能的有效途徑。三聚環保攜手南京農業大學,先后開展了秸稈生物質炭生產技術、生物質炭農業應用技術研究,集成創新了秸稈熱解生物質炭生產制造技術及設備制造技術、生物質炭農田土壤改良、生物質炭基肥研制及應用等先進技術,提出了生物質炭高產高效減肥減排技術、生物質炭重金屬污染農田可持續治理技術、生物質炭鹽堿土快速改良技術及生物質炭基有機無機復合緩效肥技術等四大類農業生物質炭技術,構建了秸稈-生物質炭-綠色農業技術體系。
事實上,秸稈炭化“變廢為寶”的過程也讓農戶嘗到了甜頭。以科右前旗為例,企業對廢料秸稈實行有償回收,并將再做成的肥料還給農戶。“不僅可以環保、減排,還可以使得農戶每人每畝地增收200元錢。”林科說。
按照平均一家20畝地計算,三聚環保對接的科右前旗樣本大約可幫助每家農戶年均增收四千多元。“源自農業、反哺農田、惠及農民”的產業扶貧思路,得到了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的大力支持,2017年,三聚環保簽約安徽靈璧、寧夏同心等29個國家級貧困縣,以秸稈利用為出發點,將貧困戶聚集到產業鏈上,有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不僅是秸稈炭化技術,記者了解到,三聚環保在MCT懸浮床平臺技術、凈化材料與工程化技術等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將這些新技術與產業改造、升級和轉型密切結合,為企業提供低成本、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安全、節能、環保、降耗、減排技術解決方案,促進企業環保升級和綠色轉型。
研發投入“三連增”夯實發展實力
事實上,關鍵技術的突破也是國內多項技術“零”的突破,企業的技術壁壘進一步得到提升和鞏固,從這一點來看,三聚環保的盈利具備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
三聚環保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57.02%。高增的盈利也充實了企業對投資者分紅的底氣。據了解,三聚環保2017年分紅方案中,擬將以現金方式分配2.40億元2016年股利,屆時,5.27萬戶(截至到2018年一季度)投資者將收益“綠色紅包”。
對企業而言,盈利是關鍵,可持續性的盈利更是立命之本。對此,林科認為,“堅持創新才能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與福州大學等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系列耐硫變換催化劑和凈化劑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獲得石化聯合會2017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
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開發的“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開發及應用科技成果”通過石化聯合會組織的專家鑒定,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為此,三聚環保在研發經費的投入上已實現“三連增”,整個2017年度,該項費用投入已達到3.17億,這也使得公司去年的創新工作再立新功。
據了解,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三聚環保共獲得專利授權353件,其中,發明專利280件,實用新型73件,其中包括美國專利14件,歐亞專利5件,加拿大專利4件,歐洲專利1件。2017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17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名錄,三聚環保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榮譽稱號。
技術進入收獲期 引投資者追捧
僅秸稈利用技術方面,2013年,秸稈生物質炭綠色農業技術列入首批33項國家關鍵低碳技術目錄,2013年列入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同年,“農田固碳減排技術研究及應用”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被農業部列為重點推介的秸稈農用十大模式之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能源局聯合發文支持利用秸桿炭化多聯產生物質炭肥項目。有了響當當的技術做后盾,又得到國家主管部門和各級政府的支持,產業化推廣猶如順水行舟。年報顯示,三聚環保已經組織對接300個以上縣市,遍布蒙遼、黑吉、華東、中原、中南、西南、西北七大片區,項目建設已初具規模。
技術進入收獲期,也預示著投資者對公司業績更加充滿信心。在近日發布的《三聚環保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中,董事長劉雷指出,“我們通過廣泛的聯合,不但科研成果層出不窮,還得到了讓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所必須的金融支持。世界領先水平的催化、凈化新材料、秸稈生物質炭化還田與土壤改良技術、MCT超級懸浮床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不僅為產業升級和企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也吸引了社會資金對實體企業的支持。”
二級市場上,三聚環保對于環保事業的付出以及在扶貧產業樹立的標桿也使其備受投資者追捧。平安證券披露研報指出,2017年是公司啟動“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產業化推廣的第一年,該業務的推廣放量成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超級懸浮床項目進入建設期:公司在手孝義福孝化工、河南世通綠能、黑龍江龍油3個懸浮床項目,合計訂單金額120億元,目前3個項目均已進入建設期,預計2019年中交。另外,公司鈷基費托合成技術、低壓釕基合成氨技術等技術的推廣均在有序推進,各項技術進入收獲期,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確定。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