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績差股、問題股的炒作,正呈現明顯的“風水輪流轉”特征。從目前形成的資金圍獵跡象來看,樂視網似乎已經過氣,新的問題股炒作對象悄然出現。
截至昨日收盤,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5日漲幅榜單中,*ST中安以超過13%的漲幅位列“問題股”同期漲幅榜首位。那么,*ST中安是否會步樂視網后塵,成為資金圍獵的新對象呢?
與樂視網炒作類似
資金對樂視網和*ST中安的炒作,有三點相同之處。
首先,兩家公司都屬于遭遇“黑天鵝”的問題公司。
樂視網去年虧損138.78億元,較此前披露的虧損116億元數據有所擴大,今年首季再度虧損超過3億元。此外,公司不僅存在融資渠道受限、現金流緊缺的問題,而且還有數十億元的欠款壓力。因此機構的普遍觀點是,面對接連虧損,加上退市規則的持續趨嚴,留給樂視網翻身的機會確實不多。
*ST中安去年發展遭遇挫折,經營環境也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去年虧損額高達7.4億元,今年首季虧損超過5700萬元。
其次,資金炒作脈絡較為相似,均借助“利好消息”進行題材性炒作。
樂視系資產的每一輪題材性利好,都能吸引游資的炒作熱情。其中,3月中旬,賈躍亭在微薄上曬出FF91的測試照片,成為誘發資金做多樂視的一條線索,樂視網當時最高收出兩個漲停;4月中旬,騰訊、京東、蘇寧聯手支援新樂視智家,樂視網更是四個交易日出現三次漲停。
本輪*ST中安的股價從5月小長假以來便持續上漲。其股價表現強勢,與公司業務層面的增量預期以及脫星預期有關。日前*ST中安表示,公司與中安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就全面開展中國領域內外安保運營服務業務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公司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未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審計結果表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情形已經消除,公司已向交易所提出了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申請。
借助這種利好預期,樂視網和*ST中安的股價表現呈現出“漲停-巨震-再度拉漲”特征。
第三,兩家公司都有牛散甚至機構提前潛伏。
從A股規律來看,每次有相關公司遭遇“黑天鵝”,都有部分投資者甚至機構會選擇抄底。隨著近期年報和季報的披露,這些潛伏者也會逐步暴露出來。
其中,樂視網吸引了部分牛散的目光。據樂視網今年一季報顯示,財通基金旗下的富春定增1061號以及1076號資產管理計劃雙雙成為樂視網今年一季度新晉十大流通股東。而牛散章建平更是以接近2500萬股的持股數量,出現在樂視網一季度新晉十大股東之列。
*ST中安同樣得到陳莉麗等牛散的大舉增持,且外資機構法國興業銀行也現身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
值得強調的是,法國興業銀行正在籌劃在華成立控股合資券商,目前申請正在準備中。此外,根據次新股貝斯特的股東名單,法國興業銀行此前也在其終止重組股價跌停之際進行了大舉抄底,并在2017年第三季度新晉其第四大流通股股東。不過,此后法國興業銀行火速撤離,今年一季度,這家外資銀行已經離開了貝斯特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
受關注度不及樂視網
與樂視網炒作相比,資金對*ST中安的關注度并不是特別高。
首先,樂視網具有明顯的帶頭效應,其股價漲停通常會帶動包括ST股在內的不少問題股、績差股的股價集體躁動,而*ST中安尚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
其次,樂視網具有典型的“明星效應”,而資金對*ST中安的關注和炒作則更為隱秘和低調。因此,對于*ST中安的股價的緩慢上漲,媒體及投資者的關注度不大。
樂視網每一個漲停,都會吸引市場及投資者的目光。其股價每一次異動,也都會令監管層關注,*ST中安顯然沒有這種“待遇”。
當然,監管層對*ST中安的合規性監管早已在進行。2016年12月,*ST中安就收到了證監會調查通知書,截至目前尚未收到證監會相關處罰決定書。
此外,與樂視網相比,公司的風險級別不同。相對而言,*ST中安認為,公司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經營層面,其中匯率、市場、技術、財務風險被公司視為可能面對的主要風險點,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整體仍然處于正常狀態。對于合規性要求,公司也表示,將持續加強經營管控,確保現金流安全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做好銀行貸款、債券的還本付息計劃,開源節流,保障現金流的充裕。
而樂視網面臨的風險則要復雜很多。目前,賈躍亭持有公司10.24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5.67%,其中絕大部分已質押給金融機構,其所持股份也被司法機關凍結。此外,賈躍亭、賈躍芳未履行借款承諾,導致公司現金流緊張,公司經營持續惡化,進而引發了樂視網一系列債務違約和訴訟風險。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