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在5月15日MSCI公布的最新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234家A股名單中,共有1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有著“A股醫藥市值一哥”之稱的恒瑞醫藥也在名單之列。
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顯示,去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3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72%、24.25%。今年1月份至3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5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7%、16.95%。
據WIND統計,自2000年10月份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5月16日收盤,恒瑞醫藥股價累計漲幅93倍,市值達到2595億元。在醫藥制造業分類中恒瑞醫藥的業績排名第三,位列麗珠集團、康美藥業之后。不過,從市值上來看,與麗珠集團市值409億元和康美藥業1320億元相比,恒瑞醫藥在業內可以說是“A股醫藥市值一哥”。目前醫藥制造業市值破千億元的企業并不多,如云南白藥為1159億元、復星醫藥為1097億元。
對于業績排名第三市值遙遙領先業內,恒瑞醫藥副總經理戴洪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更多可能是市場對企業一直不斷創新的一種認可。
7年累計投入59.79億元
研發投入占銷售額10%
2000年上市之初,恒瑞醫藥研究及技術人員為218人,經過18年的發展,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打造了一支擁有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1000多名博士、碩士及100多名外籍雇員。此外,公司還先后在連云港、上海、成都和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和臨床醫學部,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分子靶向藥物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孵化器基地,堅持每年投入銷售額10%左右的研發資金。
公司歷年年報顯示,2011年以前公司并未在年報中披露研發投入的金額,2010年公司在研發建設方面有一個實質性的改變。據2010年年報披露,公司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研發體系的建設,將原有的將原有的研究所根據研發重點不同一分為二,一個研究所從事創新藥物研發,另一個研究所所從事仿制藥開發。
2011年至2017年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金額為4億元,每年呈現遞增的態勢,2012年至2017年,研發投入分別為5.35億元、5.63億元、6.5億元、8.92億元、11.8億元、17.59億元,2011年至2017年研發投入累計59.79億元。
上市18年營收翻27倍
從4.85億元到138.36億元,恒瑞醫藥走了18年時間,18年間,公司股價翻了93倍。
2000年公司主營業務產品主要分為抗腫瘤藥品、麻醉鎮痛藥品、抗感染類藥品、其它藥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33億元、2290萬元、1.01億元、6783.14萬元,另外藥用包裝材料銷售收入1.5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7.5%、4.7%、20.9%、14%、32.9%。
經歷了18年的發展,到2017年底,從各大業務條線來看,公司實現抗腫瘤產品收入57.22億元;麻醉產品收入36.00億元;造影劑產品收入18.94億元;心血管產品收入3.24億元;消炎產品收入3.69億元;其它收入19.1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1.86%、89.89%、71.77%、82.25%、77.24%、82.35%。
采訪中戴洪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對于市值的多少,公司方面并沒有刻意去做什么。公司一直在做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創新藥的研發;二是國際市場的開發。2017年公司國外市場營業收入實現6.37億元,國內市場收入位131.87億元,目前公司在國外市場銷售的藥品有十多種,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
上市以來分紅17次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醫藥自2000年上市以來,每年都推出了分紅擴股方案,上市18年共計分紅17次,累計分紅金額為14.53億元,分紅率為8.71%。
據WIND統計,醫藥制造業213家企業中,上市以來分紅率排名前三位是安圖生物、海普瑞、哈藥股份。其中,安圖生物累計實現利潤8.9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7.27億元,分紅率為81.43%;海普瑞累計實現凈利潤42.6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30.20億元,分紅率為70.87%。相形之下,恒瑞醫藥的股價呈現上升態勢,分紅方面略顯遜色。
記者注意到,公司歷年分紅方案中派現比例最高的是在2005年,彼時公司推出了每10股派2.2元(含稅)的分紅方案,2004年的每10股派2元(含稅)的現金分紅方案緊隨其后,2006年公司推出的是10轉3股的送轉方案未有派現,其余年度分紅方案均在每10股2元以下。
對于公司歷年的業績分紅,戴洪斌表示:“這塊主要是考慮到公司每年在創新研發的投入比重較大,公司需要提前做好現金儲備。”對于未來是否會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戴洪斌表示這個目前還沒有考慮到這方面。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