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這么好的公司交給我們,卻連續出現重大失誤,給股東帶來了損失,甚至帶來了很多的擔心,我們再次表示致歉。”5月份的最后一天,在大連萬達中心27層獐子島的會議室里,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首先代表董事會向股東致歉。
吳厚剛表示,做一個好公司,做一個投資者喜歡的公司是所有公司的愿景。“誰投資不想分紅?誰持有股票不想保值增值?”吳厚剛表示要穩定公司經營,建立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修復公司的品牌商譽。
開源節流確保盈利
“今年必須賺錢。”吳厚剛表示,公司目前各業態經營情況平穩,加工食品業務效益穩步增長,海參、海螺等增養殖產品產銷量提升,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000萬元至2000萬元。
獐子島把2018年的主基調定為:提質增效、夯實管理。推動公司資源向市場、食材向食品、傳統向創新轉變,提升“好產品、好品牌、好服務”的能力。公司披露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三大業務板塊中,除養殖業收入減少外,水產加工業、水產貿易業增幅都在20%左右。
“生鮮方面,前幾天與阿里1.5億元的戰略合作已經簽了,休閑食品方面對應四大平臺,良品鋪子、百草味,來一份、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今年已經鎖定了不低于1億元的提貨額。”吳厚剛表示,“除了開源以外,節流是完成今年利潤的一個關鍵。控制好營銷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些都是確保盈利的基礎措施。”
“外面既要開源,家里省一分就是一分錢的利潤。”吳厚剛表示,隨著公司的瘦身,隨著精準營銷,效果會在三季度末、四季度體現得更明顯。
“瘦身、現金流安全、賺錢是公司目前最為關注的幾件事情”。吳厚剛表示,以現在資產負債率的條件,還按大戰略來做就不行了,要出讓一部分項目,割舍一些品種,縮短一些環節,處置一些資產。現金流安全方面,除了與相關金融機構的關系維護與溝通,吳厚剛更看重盈利,只有賺錢了,現金流問題才能得到保障。
引進戰投方面,吳厚剛表示,目前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已經達成共識,正在研究推進。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獐子島通過各項節支節流措施,促進提升資產的流動性,加快現金流回收。一季度公司非生產性支出同比下降約6%,應收賬款余額較年初減少約7%。
公司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2018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有所改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842.63萬元,同比增加139.30%;應收賬款余額較年初減少約7%、存貨周轉率同比上升0.9。
風險控制要靠手段和技術
對于投資者擔心的海洋牧場風險問題,吳厚剛表示,不僅要分析清楚,更重要的是未來能落實構置的藍圖。
自今年1月末爆出扇貝受災以來,已經過去四個多月。吳厚剛在股東大會上與投資者交流時說:“十一項措施、五大重心是我天天都要思考、運作和推動的事情。不以解答完為結果,要看解答后實際落實的效果。”
“自身把風險識別出來,把可持續發展海洋牧場成功的模式識別好,要有真正的風險控制能力。”吳厚剛表示,“風險控制能力光靠決心不行,還要靠手段、靠技術”。
吳厚剛回應股東時說:“公司近期迅速關閉了蝦夷扇貝的敞口風險。在沒有弄清楚之前先把規模降下來。往年一般是底播60萬畝,今年最多30萬畝;過去‘3+1’,3年一輪,現在變成2年一輪。讓一千天的風險變成七百天的風險,60萬畝的風險變成30萬畝的風險。另外還是要做預警防范工作。”
吳厚剛表示,從60萬畝壓縮到30萬畝,是公司“賠了兩次”之后,基于經驗性的預警。未來需要把經驗性的預警轉變為科技型的預警。
獐子島在日前回復交易所問詢時表示,公司將產學研聯合攻關,根據環境現狀,重新修訂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建立生物與生態環境間不同條件下的預警方案,以達到預警預報、提升海洋牧場風險應急能力的目標。通過分層次遞進式識別、判斷異常指標對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生物生存的影響,及時做出預判,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應對風險,推動黃海北部海洋牧場健康發展。
2018年是獐子島成立60周年。一位在島上長大,在獐子島工作幾十年的老員工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幾十年來,獐子島并不是一帆風順地走過來的,這幾年來,公司連續遭遇了嚴峻的困難,公司的人都在憋著一股勁,我們有信心,一定要把公司做好,要重拾榮耀。”
“《再振雄風》的歌我們都譜好了。”股東大會上,吳厚剛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感慨道,“一定要重建信心,把我們的優勢釋放出來,做一個讓投資者喜歡的公司”。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