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向炎濤
近日,北京科銳公布配股發行結果,共發行1.1億股,募得金額4.8億元,主要用于智能配電設備制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北京科銳主營業務為配電及控制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此次募集資金發力傳統主營業務背后,北京科銳也已經通過參股或并購方式大范圍展開了在電力電子技術、電力代維等新業務的布局,但從目前來看,似乎并不順利。
北京科銳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業績承諾完成情況顯示,公司在2016年以56倍溢價收購的廈門科銳第一年業績僅完成承諾的37.76%。今年以來,由于經營未達預期等原因,北京科銳已經至少注銷了3家為開展全新業務而成立僅一年多的子公司。
業績承諾完成不足四成
2016年11月份,北京科銳與林綠旺、馮愛華、黃聿丹、林濱芳、黃漢勝五人簽訂《股權收購與增資協議書》,以1530萬元自有資金,對福建銳億聯合電力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銳億”)進行投資,并通過收購股權及增資的方式最終持有福建銳億60%的股權。之后福建銳億成為上市公司北京科銳控股子公司,改名廈門科銳。
馮愛華、林綠旺、黃聿丹、林濱芳、黃漢勝對此做出了業績承諾:本次股權轉讓和增資完成后,廈門科銳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00萬元、300萬元和400萬元。若廈門科銳2017年度至2019年度累計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低于當期期末累計承諾凈利潤數,則馮愛華、林綠旺、黃聿丹、林濱芳、黃漢勝各補償責任人應當首先以其持有的福建銳億的股權向公司進行業績補償。
不過,審計報告顯示,廈門科銳2017年度經審計的扣非后凈利潤僅75.53萬元,與承諾的差額為124.47萬元,完成率僅37.76%。
北京科銳稱,廈門科銳2017年度業績承諾未完成主要原因是2017年度部分合同延期至2018年執行,導致2017年度收入確認低于預期。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事實上,在被北京科銳收購之前,廈門科銳經營情況并不樂觀。2015年全年公司營業收入僅71萬元,凈利潤虧損123萬元;2016年1月份至7月份,營業收入187萬元,凈利潤虧損146萬元;截至2016年7月31日,凈資產僅29.9萬元,資產負債率達96.9%。
而北京科銳的評估結論稱,在持續經營等假設條件下,廈門科銳股東全部權益于評估測算基準日的投資價值為1707.86萬元,評估值比賬面凈資產價值增值1677.92萬元,增值率為5604.28%。也就是說,廈門科銳增值高達56倍。
北京科銳董秘郭文亮在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表示,廈門科銳由于整體規模較小,因此一些單一體量大一些的工程將對公司利潤造成較大影響。由于金磚會議影響,廈門科銳2017年中標項目——廈門新景國際城用電工程合同1100萬元,推遲到2018年才實施,此項目占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比重較大,其推遲實施對于2017年的利潤實現有重要影響。鑒于此種原因,公司在和廈門科銳原有股東協商,處理好相關業績補償要求,整體原則是三年業績的累積扣非后凈利潤之和不能低于三年分年扣非后凈利潤目標之和,公司后續將對相關業績補償進行相關溝通。
而關于對廈門科銳的高溢價收購,郭文亮表示:“廈門科銳具有資質和團隊和過往案例,因此給予收益法評估較為合理且是市場上通行的估法,從目前的合同情況來看也進展不錯,公司不能單一看2017年利潤沒有達到預期,還要看實際情況以及合同情況。”
除了廈門科銳,北京科銳另一家子公司北京合眾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慧能”)2017年度業績也未能達標。2017年1月份,北京科銳使用2889萬元認購合眾慧能20%股份。根據協議,合眾慧能2017年至2019年的承諾凈利潤分別為800萬元、1200萬元、1500萬元。但審計報告顯示,2017年合眾慧能扣非后凈利潤為750.73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93.84%。
郭文亮表示,合眾慧能2017年的業績承諾未能達標,但是離承諾業績800萬元差異較小。公司與合眾慧能簽有三年累積的業績承諾,可以按照累計業績是否實現來確認是否需要業績補償,之前有過具體的補償協議。從目前合眾慧能的經營來看,均較為良性,各項業務拓展較好,公司對其后面兩年完成業績目標具有信心。
新業務業績貢獻未達預期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以來,北京科銳不斷通過入股或并購的方式成立子公司發展電力電子技術、電力代維等方面的新業務,但由于經營未達預期等原因,也在不停的注銷子公司。
北京科銳在配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于2013年收購科銳博潤,擬增強公司在電力電子技術方面的研發實力,于2014年投資成立了河南科銳,于2015年收購鄭州開新,于2016年在廣東中山、貴州貴安、北京、安徽蚌埠、江西等地投資成立了能源服務公司,投資并購了杭州平旦、鄭州同源、福建銳億聯合電力服務有限公司,參股了合眾慧能、中電智誠,以上業務均為公司的全新業務。目前,包括傳統主營業務在內,北京科銳共有下屬一級子公司共計19家,二級子公司5家。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北京科銳已經至少注銷了3家新業務相關的子公司。今年1月份,北京科銳宣布注銷全資子公司北京科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2016年12月份成立,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合計凈利潤虧損33.71萬元。
今年3月份,北京科銳以經營未達預期為由,注銷安徽科銳新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北京科銳于2016年12月份出資6500萬元,占股65%發起成立。2017年,安徽科銳實現營業收入6.7萬元,凈利潤虧損37萬元。
同一天,北京科銳還宣布注銷全資子公司貴州科銳新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2016年2月份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北京科銳稱,因貴州科銳業務未能按原計劃開展,公司尚未繳納出資,貴州科銳也未開展實質經營業務,為整合資源,提高經營效率,公司決定注銷貴州科銳。
對于新業務的布局,郭文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配電設備領域屬于公司的傳統優勢領域,近些年一直也保持較好的發展,但是整個配電設備的投資規模與國家對于電網的投資具有較大的相關性,目前國家十三五規劃對于電網的投資一直保持了較大的投入,因此公司也在強化自身在配電設備領域的優勢。同時為了更好的擴展業務,公司也將業務外延至電力服務等相關領域,目的是利用自身在電力設備領域的技術優勢和人才沉淀等,擴展業務范圍,主動出擊,電力服務是需要長期投入用以增加客戶粘性,目前這方面還處于客戶培育期,暫時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不大(根據統計口徑占比有差別,但是總的占比是不會超過收入的10%)。
但事實上,北京科銳的主營業務增速已在放緩。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22.15億元,同比增長24.69%;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18萬元,同比減少5.59%;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6.65%。目前傳統業務配電及控制設備占據了公司絕對收入來源,達99.38%,毛利率下滑1.1%。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