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王曉悅
為應對業(yè)績壓力盲目擴張資管業(yè)務的國盛金控,已出現嚴重“后遺癥”。
國盛金控的核心平臺國盛證券,其旗下的資管平臺近日被爆出多個資管產品面臨兌付違約,引爆市場恐慌。一位券商業(yè)內人士指出,國盛資管多個資管計劃借款給經營不善的公司,無疑是“刀口舔血”,現在的局面是公司盲目擴張的“后遺癥”。
遺憾的是,盡管不惜投資瑕疵標的,國盛證券仍未能如愿完成2016年、2017年的業(yè)績承諾。更令人擔憂的是,國盛金控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凈利潤虧損1.10億元,更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下滑66.82%-33.64%,國盛證券2018年的業(yè)績承諾恐難達成。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向國盛金控董秘辦發(fā)送采訪函,欲了解公司經營情況,但對方并未就具體問題做出回應。
國盛資管債券違約
近期,上市公司國盛金控的核心平臺國盛證券,其旗下的資管平臺國盛資管連踩多家上市公司“地雷”,多款資管計劃被爆出違約或面臨兌付風險。
2016年9月份設立的國盛資管神鷹100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過方正東亞信托向上市公司龍力生物發(fā)放5筆貸款,共計2億元。據媒體報道,按照合同龍力生物應于2018年3月30日償還神鷹100號信托計劃第一期利息144.03萬元,但截至目前,龍力生物未履行上述付息義務,已構成貸款違約。
這不是國盛資管首次爆發(fā)債券違約,早在今年年初,國盛資管旗下的神鷹123號千山藥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就已出現違約。按照合同約定,千山藥機應于2018年1月12日前支付利息223.39萬元,卻遲遲未能付息。國盛資管在公告中表示,千山藥機已構成貸款違約,“其逾期還款行為已對本集合計劃造成實質性損害”。
目前,國盛資管手中類似的資管計劃仍有不少。中國基金業(yè)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5日,國盛資管旗下共有26只資管計劃。這些資產管理計劃主要投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經穿透后,最終投向A股上市公司或征信類政府平臺。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述產品中最終投向A股上市公司的資管計劃至少有9只。然而,這些資管計劃投向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家經營不善,目前已深陷債務危機,此番被爆出違約風險的產品就在此列。
“都是同一批人做的風控,這種雷往往是一系列的。”一位從事券商行業(yè)多年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已有至少2只產品出現違約,說明國盛資管風控不過關,同時期的產品恐怕都不樂觀”。
目前,除了已經出現違約的產品,國盛資管另外幾只產品投向的上市公司也陸續(xù)出現債務危機。
國盛資管神鷹102號集合資產管理募資2億元,并指定萬向信托向天業(yè)股份發(fā)放貸款,2017年年底,天業(yè)股份出現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已被多家銀行申請凍結資金;另外,國盛資管神鷹118號凱迪生態(tài)集合資產管理募集資金2億元,指定方正東亞信托設立向凱迪生物發(fā)放信托貸款。國盛資管在發(fā)布的公告中表示,凱迪生態(tài)中期票據違約、主體評級下降及被中國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等事項,可能導致其對信托貸款的償還能力下降,從而對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造成損害。
為了解事件詳情,《證券日報》記者撥打國盛資管官方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業(yè)績承諾或難完成
上述業(yè)內人士指出,國盛資管多個資管計劃借款給經營不善的公司,是“刀口舔血”,現在的局面是其盲目擴張的“后遺癥”。
而國盛資管蠻力擴張的背后,是母公司國盛證券沉重的業(yè)績對賭。
2016年,原A股上市公司華聲股份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江信托”)等9家單位持有的國盛證券100%股權。重組完成后,上市公司更名為“國盛金控”。
資料顯示,國盛證券控股國盛期貨、國盛資管、全鈺投資多個平臺,主要收入來自證券行業(yè)。根據交易雙方簽訂的業(yè)績承諾,原股東中江信托承諾,國盛證券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應分別不低于7.4億元、7.9億元及8.5億元。
為完成業(yè)績承諾,除了不斷提升自營業(yè)務收入,國盛證券近兩年大力發(fā)展資管業(yè)務。2016年,上市公司向國盛資管增資2億元,又于2017年向其提供10億元的擔保。資金投入效果顯著,2016年有數據可對比的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中,國盛證券資管子公司的凈利潤增幅排名第一,高達2199%。2017年,國盛資管營業(yè)收入增加138.31%,凈利潤增加77.55%。國盛金控2017年年報顯示,資管業(yè)務占國盛證券業(yè)務的比例從2016年的4.12%上升到9.24%,是僅次于經紀業(yè)務、證券自營和股票質押業(yè)務的第四大利潤來源,高于投資銀行業(yè)務的利潤。
事與愿違的是,盡管自營業(yè)務和資管業(yè)務持續(xù)擴張,但國盛證券的其它業(yè)務卻在下滑。國盛金控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經紀業(yè)務收入減少21.80%,投資銀行業(yè)務收入減少55.26%,國盛證券仍未能依靠國盛資管的業(yè)績增長完成業(yè)績承諾。公告顯示,國盛證券2016年、2017年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6.08億元、6.43億元,業(yè)績承諾完成率僅82.19%、81.37%,均不足100%。
在年報中,國盛金控將業(yè)績不達預期歸因于2017年市場不景氣,然而,2018年市場波動加劇、資管新規(guī)又將沖擊資管業(yè)務,在這樣的局勢下,國盛證券2018年要完成8.5億元業(yè)績承諾,可謂“壓力山大”。
2018年上半年,國盛證券的成績仍然不理想。
自2017年6月30日出售線纜業(yè)務后,國盛證券已成為國盛金控主要利潤來源。公司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國盛金控營業(yè)收入為3.13億元,同比減少45.98%,凈利潤虧損1.10億元,同比減少414.90%。更令人擔憂的是,國盛金控于一季報中又擲出一枚炸彈,稱公司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將下滑66.82%-33.64%,實現凈利潤或只有1.51億元。
對此,《證券日報》向國盛金控董秘辦發(fā)送采訪函,欲求證債券違約實情及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對方回復表示,公司將做好投資者溝通工作,并未就具體問題做出回應。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wèi)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fā)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zhàn)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yè)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yè)務盈利能力持續(xù)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yè)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