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王曉悅
6月12日,金域醫學(603882)發布第三方醫檢行業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作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集團,公司擁有37家醫學實驗室、2000多個物流網點、覆蓋中國90%人口區域、服務20,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約2500個檢測項目。公司將用專業服務和領先技術,與行業相關機構一起,共同推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讓國民均等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表示,第三方醫學檢驗是醫療衛生服務社會化力量中的重要一環,是對我國現有醫療資源的有益補充,通過向各級醫療機構提供齊全的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服務,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的同時,提升社會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金域醫學深刻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從企業所從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專業著手,形成組織化、制度化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并將其納入公司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企業,乃至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與全國34個貧困縣共建醫學實驗室,推進基本醫療均等化
據介紹,金域醫學2017年積極強化區域中心實驗室建設。通過搭建起的37家醫學實驗室,2000多個物流網點,以及全國首個病理醫生遠程協作網,金域的服務網絡已經覆蓋全國90%的人口區域,20,000多家醫療機構。同時,金域還將服務網絡進一步延伸和覆蓋至縣鄉、社區一級,推動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讓國民均等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2017年,金域與38個地方的政府或醫療機構合作成立區域檢驗和病理診斷中心,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醫學檢驗技術和服務。另外,金域還在全國34個貧困縣設立合作共建醫學實驗室,助力提升區域及社區醫療的整體服務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金域醫學還加快在西部偏遠地區的服務網絡布局。2017年,隨著新疆金域和青海金域相繼開業,金域已在所有西部省區開展了醫療檢驗和病理診斷外包服務,實現了絕大部分基層地區的網絡服務覆蓋。金域每年開展數千場面向基層醫療機構臨床、檢驗和病理專業人員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其中近三成來自西部省區及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切實讓高端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資源惠及基層百姓。
開發應用2500項醫檢項目,分析醫學檢驗大數據
梁耀銘表示,參與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推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不僅是要讓基層的老百姓就近就醫并且享受到高端稀缺的優質醫療服務,更是要與基層百姓共享醫學技術的進步。為此,金域醫學堅持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以專業的病理診斷及醫學檢驗服務和資源優勢推動精準醫療水平提升和國民健康有效管理,堅定不移地履行為中國患者提供最新技術、提升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療效的使命,全方位守護民生健康。
報告數據顯示,金域醫學緊跟國際前沿,圍繞精準診斷不斷整合多技術平臺,為廣大患者、醫療和健康機構開發并應用了2,500項醫學檢測和病理診斷項目,數量逐年遞增,從而提供全方位的臨床診斷支持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診斷服務。
面對我國高達9萬的病理醫生缺口,金域醫學成立由600多名國內外病理醫生組成的全國最大的病理醫生集團,并牽頭搭建全國首張遠程病理協作網,與區域醫療機構合作,布局了150個遠程病理端口,向全國13,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病理診斷服務,解決病理醫生嚴重短缺問題,實現病理醫生資源共享。
同時,作為一家年檢驗標本數量超5,000萬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領軍企業,金域積累了巨量的醫學檢驗數據,覆蓋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等,為社會及時了解流行病發病情況,幫助管理全人群的健康水平,乃至精準醫療提供數據支持。2016年-2017年間,金域醫學先后發布了宮頸病變、腎臟病理、維生素D檢測、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以及遺傳代謝病質譜檢測等相關疾病大數據。
年投入研發2.56億,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由于國內的第三方醫檢行業起步較晚,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歐美醫學實驗室的成熟經驗和技術進行再創新,成了金域醫學創新的主要路徑。通過這種發展路徑,金域醫學現已擁有覆蓋核酸檢測技術體系、蛋白質及代謝產物檢測技術體系以及組織、病原微生物細胞與亞細胞形態學檢測技術體系的全檢驗診斷技術及相應技術平臺。
通過整合各技術平臺,金域醫學還形成了眾多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實驗室綜合診斷中心,構建了自身核心技術體系。2017年,金域研發投入達25,598.3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6.75%。
為提升科研創新能力,2017年,金域醫學還成立了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由鐘南山院士任主席,曾溢滔、陳潤生、侯凡凡等3位院士任顧問,23位海內外檢驗、病理、臨床等行業頂級專家組成,致力于檢驗和病理國際前沿技術的研發、臨床轉化、技術產業化的深入探索,并大力推進生物樣本庫建設、健康大數據開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領域的開發與應用,共同助力國家醫學檢測行業科技進步。
公司表示,創新的核心動力是人才。公司在推動病理及醫學檢驗行業高技術人才培育方面持續投入,為公司和行業發展帶來持久的源動力。金域每年舉辦各級學術會議數千場,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增加行業人才技術交流的機會,促進醫務工作者繼續再教育,使得全國近萬家醫療機構的約10萬醫務工作者從中受益。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