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慕鴻 見習記者 石運來
6月27日,利群股份召開股東大會,《證券日報》記者從股東大會上了解到:在不久前召開的上合青島峰會當中,利群股份旗下子公司青島福興祥物流有限公司是本次上合青島峰會唯一的食材總供應商。
記者采訪發現,這次成為上合峰會食材總供應并非偶然,利群股份深耕多年的供應鏈整合型商業模式關鍵時刻彰顯了優勢。
子公司福興祥物流“長臉”
據了解,福興祥物流是上市公司利群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利群股份董秘張兵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為保障峰會期間所有與會國家元首及記者等參與人員的食品安全供應,福興祥物流在原有現代化物流倉儲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改造,包括總倉、清真庫、設施設備升級等,確保其達到活動要求的冷凍、冷藏、恒溫、陰涼等一系列嚴格安全的倉儲要求。同時斥資一千余萬元購置全新冷鏈運輸車輛,引進滿足安防要求的庫區、院區、車輛的監控系統、安全隱患巡查監測系統及WMS的全程出入庫的可追溯系統,提供冷鏈物流的全程服務。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上合青島峰會期間,福興祥物流中心供應生鮮、水產、預包裝食品、進口食品等共計1300余個品種,承擔了峰會期間包括各國政要及媒體入住酒店和主要場館在內的30個酒店及場館的所有食材供應工作,為峰會國宴、雙邊會議、茶歇、自助餐、外賓接待酒店、媒體中心及機場等各場所提供了全部的食材。
有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本土優秀商業零售上市企業,本次利群股份以其完整的供應鏈系統與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峰會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彰顯了企業自身過硬的物流配送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超一流的實力。不難看出,利群股份之所以能承擔并圓滿完成本次峰會的食品供應保障工作,與其獨具特色的經營模式——供應鏈整合型商業模式密不可分。利群股份以成熟、高效的供應鏈運營管理體系為上合峰會的食材供應保駕護航,顯示出利群股份獨特經營模式巨大的優勢。
利群造食材風靡上合
記者注意到,除了全品類供應鏈能力閃亮上合青島峰會之外,利群股份自營自產品牌的加工食品也成為本次峰會指定食材。本次上合峰會餐桌上的“利群味道”包括:利群自營面食、利群自有豆制品、利群自有海參等品牌。利群自主品牌加工的面食即福記農場生濕面制品,該面食品種全鏈條衛生等級達標,0添加,無防腐,全套凈化水設備生產,全程冷鏈。而利群股份自有的豆制品品牌即投資一千余萬元建成的福興豆制品加工中心,全部采取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全過程采用反滲透純凈水,所用設備是最先進的豆制品加工設備及凈化水處理設備,加工車間全方位消毒殺菌,產品全程冷鏈配送。利群自營品牌商品在全品類供應鏈的支撐下已成功延伸至頂端生產加工環節,成為產品的供應商。
利群股份表示,公司2018年計劃全力推進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現代物流基地建設項目,確保豆制品加工中心等功能區域按期開工建設。
張兵告訴記者,除福興豆制品外,青島地區還缺乏規模較大的全品類豆制品加工企業,2018年的豆制品加工中心是新建項目,建成后復興豆制品規模將成為規模化的全品類豆制品加工企業和品牌,其產品除了供應自身網點銷售之外,還將面向學校等單位食堂銷售。
進軍華東進展“超預期”
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利群股份斥資近17億元收購樂天瑪特,從而走出山東,實現了把商業零售勢力范圍擴展到華東的驚艷一躍。一個多月過去了,收購的這些門店重新開業的進展如何,無疑是此次股東大會參會人士關注的焦點。在股東大會間隙,張兵向記者描繪了進軍華東的最新進展。他告訴記者,一切都按照收購之初向外界所透露的進度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問題和困難很多也很大,但是都沒難住我們,總體上看進展超預期。”張兵介紹,預計8月份第一批門店將會開業,2019年元旦前絕大多數門店陸續開業。
在股東大會上,有參會者表達了收購樂天瑪特并表之后帶來費用增加影響當期利潤的擔憂。對此張兵的解釋是,利群股份原有主業今年以來盈利情況保持增長勢頭,今年新收購的門店,新開之后由于年內營業時間短收入貢獻有限,新開費用確實有壓力,但總體上將會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這樣原生增長部分和增加費用部分兩者相抵,利群股份在大收購大擴張之年將會保持凈利潤的穩定。除此之外,張兵還補充,這次收購的多數費用會在2019年體現,全部收購門店在2019年力爭盈虧平衡,2019年以后將進入業績的逐步釋放期。
“這些門店多數都位于商業氛圍濃厚的核心商圈,盈利前景比較樂觀。”張兵告訴記者。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