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幾乎人人都認可修建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水處理廠、變電站等公共設施的必要性,但誰也不愿意把這些設施建在自己家附近,這就是“鄰避效應”。
“鄰避效應”本是一個舶來詞匯,但近年來,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媒體的報道中。在它的背后,一方面“垃圾圍城”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環保項目選址難、落地難、運營難,讓企業頗感棘手。
然而,在瀚藍環境(600323)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的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一個集中了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等環保項目的園區,在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與周邊社區實現了和諧相處。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來到產業園,尋找化解“鄰避效應”的“瀚藍模式”。
大學城旁的固廢產業園
獅山大學城位于距離佛山市中心約30公里的南海區獅山鎮,這里分布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東軟學院等多所高校。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一墻之隔的,就是占地面積460畝的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
如果不是進進出出的垃圾轉運車,參觀者可能不會意識到這里是一個固廢產業園——園區中央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環保公園;分布在公園周邊的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有著頗具科幻感的外觀;園區內草木茂盛,與傳統工業園有著明顯差別。
如果進入生產區,則會有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全封閉的垃圾儲存坑中堆放著即將焚燒處理的垃圾,巨大的垃圾吊車一次能抓起7噸-8噸垃圾投入焚燒爐中,墻上的監控可以看到爐膛中的實時燃燒畫面。然而,即便站在巨坑旁邊,也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
據瀚藍環境工作人員介紹,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內有處理規模達4500噸/日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450噸/日的污泥處理項目,300噸/日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150噸/日的飛灰固化處理項目以及1000噸/日的滲濾液處理系統。
每天通過全封閉運輸車從南海區各地轉運來的數千噸固體廢棄物,就在這里開始了變廢為寶的過程。高水分低熱值的垃圾將被完全燃燒,轉化成熱能用于發電;有害的煙氣經過高溫燃燒分解、活性炭吸附等環節后,被安全達標排放。
生活垃圾滲濾液進入園區的污水處理廠后,作為園區工業用水循環利用,而不再對外排放。垃圾焚燒后產生的飛灰,被固化處理后,安全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生活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泥,在利用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余熱干化處理后,投入垃圾焚燒爐與垃圾混合燃燒。
整個產業園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固廢處理產業鏈,各處理環節通過資源共享,實現了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然而,在十多年前,這里僅有一個日處理規模僅400噸的垃圾處理廠,由于污染問題,與周邊居民有著尖銳的矛盾。
“四駕馬車”拉動增長
瀚藍環境的前身是2000年12月上市的南海發展,公司最初是一家以自來水供應為主營業務的地方國有上市公司,直到2004年才開始涉足污水處理業務。
2005年,瀚藍環境接手了當地一個日處理量僅400噸的垃圾處理廠,這是瀚藍環境涉足固廢處理業務的起點,也是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的起點。
“當我們進入固廢領域的時候,實際上壓力是很大的,反對的聲音比較多。”瀚藍環境總裁金鐸告訴記者,當時公司接手的是一個差不多瀕臨倒閉的“爛攤子”,而且瀚藍環境此前從未有過固廢處理經驗,因此從供水行業跨界進入固廢處理業務時沒有人看好。“公司幾乎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做固廢業務。”
固廢產業園模式,從瀚藍環境進入固廢處理行業起就開始構想,但直到2009年才開始付諸實施。到2015年,瀚藍環境先后投入超過20億元資金,在園區內建垃圾轉運、垃圾焚燒發電、污泥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等項目,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固廢處理環保產業鏈。
在瀚藍環境的發展歷史上,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通過收購創冠中國100%的股權,瀚藍環境固廢業務實現了從區域性向全國性的跨越。目前瀚藍環境的固廢業務已經拓展到了全國9個省市的27個城市,公司是固廢處理領域少有的擁有全產業鏈的企業,處理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另外,從2011年開始,瀚藍環境陸續斥資收購了佛山市南海燃氣發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發展燃氣供應業務。如今的瀚藍環境已經從最初的供水企業,發展成一家集供水、燃氣供應、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為一體的綜合性環境服務企業。
多元化戰略給瀚藍環境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效果。十多年來,瀚藍環境的業績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2014年之后,瀚藍環境的收入和利潤規模都邁上了新臺階。其中固廢處理、燃氣業務對公司收入增長拉動巨大。
瀚藍環境歷年年報顯示,2013年以前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一直是供水業務,而近幾年,隨著固廢處理與燃氣業務收入的增長,供水業務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開始逐漸下降。
2017年瀚藍環境實現營業收入42.02億元,其中固廢處理業務收入14.28億元,燃氣業務收入14.79億元,供水和污水處理業務收入分別為11.08億元、1.88億元。
2018年上半年,瀚藍環境營業收入22.89億元,同比增長16.67%;扣非后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23.68%。其中固廢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2億元,同比增長18.07%。
“我覺得這種業務組合的匹配很重要,能夠讓我們比較健康地發展。”金鐸表示,在瀚藍環境的定位中,供水和燃氣作為優質的基礎性資產,收益穩定,是公司的“現金奶牛”;而固廢業務的廣闊市場,可以為公司帶來不錯的增長空間。
瀚藍模式化解鄰避效應
固廢處理產業園在節省土地資源、降低處理成本、便利監管等方面的特點突出,具有社會成本最小化的顯著優勢,這種處理模式被稱為破解垃圾圍城的“瀚藍模式”。在瀚藍環境年報中,“瀚藍模式”與其完整的生態環境服務產業鏈一起,被列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經驗也是通過逐步摸索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家與生產生活區緊密相連的固廢處理企業,在最初的運營中,瀚藍環境并不是沒有遇到阻力。
產業園工作人員回憶,瀚藍環境剛剛來到產業園時,周邊居民對公司并不信任,項目建設也存在“鄰避效應”。瀚藍環境就給周邊社區居民發放了監督證,承諾讓他們24小時進行監督。剛開始大家紛紛到園區進行監督,但過了不到一個月就沒人來了。
在產業園落地后,針對周邊大學比較多的特點,瀚藍環境又與大學共建環境學院,并成為學校的環保教學基地,共同開展與行業有關的研發和技術創新。最后,一墻之隔的大學院校主動提出將雙方之間的圍墻拆除,融為一體。
“我們的客戶是政府,但我們的用戶是生活在周邊的對象,這個群體是不能忽視的,要保持良好的互動,才能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金鐸表示,通過開放與互動,拉近了企業與公眾的距離,瀚藍環境成功實現了與周邊社區的和諧相處。
目前,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是國內唯一已經建成并成功運營的具有完整固廢處理產業鏈的園區。而瀚藍環境正在將其產業園模式的建設和運營經驗,輸送到其他地區。
2016年9月,瀚藍環境成功中標佛山市順德順控環投熱電項目,成為重要股東,這是“瀚藍模式”踏出的異地復制的第一步;2017年4月公司又成功中標了開平市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階段PPP項目,該項目將建設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處理中心、填埋場和配套工程等項目,實現了“瀚藍模式”的再次復制。2018年,“瀚藍模式”還走出了廣東省,公司目前建設運營的湖北孝感固廢項目,已經確定調整為產業園模式。
2016年10月,住建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統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垃圾等不同類型垃圾處理,形成一體化項目群,降低選址難度和建設投入,實現垃圾在園區內的有效治理,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2017年10月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則指出,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破解垃圾處置“鄰避效應”的主要途徑之一,要求加快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推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
據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如今許多地區已經認識到了產業園模式的好處,但由于前期項目規劃等問題,推進較慢。不過,目前許多已經建有單體項目的區域,有向產業園發展的趨勢,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園模式將會逐漸在其他區域落地。
信息化管理降本增效
今年以來,活性炭、生石灰等各類環保耗材價格上漲十分明顯,此前三個月簽一次的供貨合同,今年變成了一個月一簽,這給環保企業帶來了壓力。然而,由于環保行業的經營特性,企業并不能立馬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移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利用好產業園模式本身在降低處理成本上的顯著優勢外,信息化同樣是瀚藍環境實現降本增效的“法寶”。
“我們比較注重信息化,這對我們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很有作用。”據介紹,瀚藍環境在信息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提升公司運營效率的同時,這些經驗還可以固化和復制,為未來的并購、異地擴張提供管理上的支持。
在園區參觀,可以深深感受到瀚藍環境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位于園區內的垃圾壓縮集中控制中心,通過遠程中央集中控制系統,可以對各個中轉站點及轉運車輛的動態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和統一調度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全區垃圾中轉資源的共享和整合。
在垃圾燃燒發電廠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監控屏上,各種運營參數不斷跳動著。幾名年輕的員工不斷通過電腦調整垃圾投放量、送風量等參數,使得垃圾燃燒熱值達到最大化,產生更多的電力。
在污水處理方面,瀚藍環境采用了集中控制模式,21間污水處理廠只有一個集中控制中心。此前每一個污水處理廠都需要安排人員“四班三運轉”,而現在集中控制中心的夜班已經實現無人值守,大大節約了用人成本。
信息化手段同樣也運用到了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上。據介紹,目前瀚藍環境的餐廚垃圾處理能力為1350噸/日,其中,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的處理能力為300噸/日。每天瀚藍環境旗下49輛回收車,會分成多路車隊前往南海區2000多個回收點回收餐廚垃圾。
記者在瀚藍環境看到,公司為每個餐廚垃圾回收桶定制了一張“身份證”,回收員用掃碼機掃描回收桶上的二維碼,記錄回收點相應的回收量,這些數據都將被錄入后臺,并通過大數據處理,來調整優化回收路線。
“原來公司的行車路線是固定的,但每家餐廳的運行是不穩定的,就可能出現跑空車現象。”產業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瀚藍環境運用的智能運輸系統,會根據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實時狀況,調動車輛的行進路線,用最短的時間回收最多的餐廚垃圾。
金鐸認為,信息化提高了運營效率,效益也就出來了。她要求公司所有的泵站做到無人值守,原本預計要達到500人的規模,最終定的指標只有257人。“業務可以繼續擴大,但是絕對不能再增加人員了,要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智能調度來解決問題。”
延伸固廢處理產業鏈
環保行業是典型的政策倒逼型行業,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讓環保從業者看到了更大的機會。在最近一兩年里,瀚藍環境也明顯感受到了環保政策給市場帶來的變化,這種變化甚至超出了業內人士的預期。
據介紹,幾年前行業內曾經有過預測,認為生活垃圾焚燒類項目可能在三五年后就會趨于飽和。瀚藍環境在做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規劃的時候,也認為4500噸的處理產能是足夠的。但現實情況是,市場不僅沒有很快飽和,反而在繼續增長。
這與環保力度有一定關系,此前環保力度不大的時候,一些垃圾可能沒有收集起來。如今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高峰期每天需要處理的垃圾量超過5000噸。瀚藍環境旗下的不少項目也在想方設法挖潛增產,一些新項目的產能爬坡期也相應地縮短了。
除了生活垃圾的增量,其他固廢細分領域也大有機會。比如在工業和危險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細分領域,行業的產能缺口較大。目前,瀚藍環境也在這些領域有計劃地深入布局,進一步延伸固廢處理產業鏈。
在政策層面,2016年印發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下稱“規劃”)提出,要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覆蓋到建制鎮,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加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級力度。
規劃還提出,要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城市建成區應實現生活垃圾全收集,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收集覆蓋面,加大收集力度。繼續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能力建設,城市基本建立餐廚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等。
不過,在市場“蛋糕”做大的同時,競爭也是殘酷的。包括大型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在內,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正在涌入環保行業。就在記者到訪當天上午,金鐸還在與管理層開會討論明年的經營策略。“要分析清楚機會在哪里。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機會,就能為后面的發展打下基礎。”她說。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