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你們接觸的創業者里,45歲出來創業的人多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康希諾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宇學峰反問。
這個曾經擔憂過,創業團隊年齡太大可能不好獲得融資的疫苗企業,在今年3月份成功登陸港交所,迎來創業十年的高光時刻。不過,和一些創業企業拿到融資后高舉高打,并迅速斬獲市場的運營方式相比,康希諾一直堅守“慢”節奏發展。“在質量上我們能夠控制節奏,關系到民生健康的疫苗產品,要做穩做精,前期研發積累很重要。”55歲的宇學峰解釋,“疫苗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行業”。
產業轉化能力成創業誘因
1998年,宇學峰進入賽諾菲巴斯德,之后被晉升為全球細菌疫苗工藝開發總監。如果按照這條人生線路,他可以在外企再努力一把,獲得更高的職位,然后安心享受自己奮斗來的成果。但是在2006年的一項針對中國疫苗產業的合作調研中,宇學峰第一次動了辭職創業的念頭。“產業轉化和生產技術的落后,是造成國內外疫苗產業差距極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產業轉化領域,我們在行”。
真正創立康希諾,是在2009年,“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團隊,在這3年的時間里不斷商量、磨合,最終覺得,這件事我們不做,可能也不會有人做了。”宇學峰回憶。不過,中年創業的壓力不小,“40多歲出來創業,我們常互相感嘆這是‘無知者無畏’,可能不會有人投資我們平均年齡這么大的創業團隊了。大家就想,先拼命做,失敗了大不了回去打工。”
技術門檻和“慢”節奏的發展,也為疫苗創業設立了天生的高門檻。宇學峰觀察到,從康希諾創立至今,“十年的時間,還沒有看到另一個海歸的疫苗研發創業團隊。”
康希諾最初的研究室,設在天津80平方米的實驗室,宇學峰還記得,剛回國的時候,在行業獲得認知的產業轉化能力,卻在評定價值時遇到了障礙,“做產業的人,不寫文章,不申請專利,是疫苗產業的幕后者,是處在黑洞中的,行業之外的人無法量化價值,最早的時候,康希諾參加科技項目評選,都評不上。后來,隨著認知的改變,這一現象才得到改觀。”
選擇把企業落在天津,宇學峰解釋,是看中了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優勢,天津發展生物醫藥行業有地緣優勢,離北京近。“比如,在埃博拉疫苗研發的過程中,需要和主管部門緊急溝通,一旦有結果,要帶著疫苗到主管部門,企業在天津就能一天跑幾個來回,而且路程越短,疫苗在運送的過程中會越安全。”
創業的頭兩年,依靠投資團隊自己的投入和技術轉讓,康希諾生存了下來,“獲得第一筆融資是在2011年。當時,有一個投資機構為了另外的項目來找行業專家做盡職調研,調研結束后,覺得我們的項目更好,主動問我們,‘需要資金嗎?’正好我們研發有了一定的成果,需要建車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康希諾尚未從銷售疫苗中獲得任何收入,未來幾年內產生重大收入的能力,主要將取決于在研疫苗的成功獲批和商業化推廣。公司創立10年沒有贏利,宇學峰覺得,早期投資人給予了大量的支持。
研發中做方向的“減法”
從公司上市時的資料中可知,康希諾生物的4個新型疫苗分別在北美和中國進入臨床I-III期研究,并多個候選疫苗在臨床前研究當中,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重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及重組結核病疫苗為全球創新疫苗。其中,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新藥注冊申請已在2017年10月份獲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
目前,公司正為12個疾病領域研發15種在研疫苗。除了預防腦膜炎球菌感染及埃博拉病毒病的3項臨近商業化疫苗產品之外,公司有6種在研疫苗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或臨床試驗申請階段,還有6種在研疫苗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包括1種在研聯合疫苗。
之所以選擇現在的項目進行研究,也是評估后的結果,“團隊希望在精力旺盛的時候做更多的事情,整個行業的研發,恨不得哪個方向都能做,但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根據現有的能力,把重點做好。而選擇的標準,要結合市場需求和技術實力,比如,有足夠技術的進口產品替代。”
宇學峰認為,目前來看,國內疫苗產業中,有一些細分領域的研發能力并不弱,但是,“生產工藝落后,最終影響了使用效果。疫苗這個行業,不僅考驗研發能力,還考驗生產工藝,穩定的生產工藝把控能力,最終決定產品的恒定效力。”
雖然同時在多個方向著手研發,但是產品形成的梯隊效應,會在未來反哺公司的經營。十年的研發,已經讓康希諾的部分產品進入了“結果”階段。
未來加大商業化投入
“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后,要建立商業化團隊,盡快把產品推向市場,未來在這一領域的投入是很大的。”宇學峰稱,“但是,也要提醒大家,企業上市只是發展開端,不能忘了最初的價值和意義。”?
從研發到商業運營,最關鍵的是人,宇學峰稱,目前,公司正在擴充商業運營團隊,讓整個產業鏈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推進。對于疫苗行業而言,不斷釋放的顧客需求和斷層的產業布局,矛盾明顯。“國內一般針對0到6歲的嬰幼兒接種疫苗,全年齡段的規劃是沒有的,但是,成人疫苗的需求卻是迫切存在的,產業現狀不如人意。”
這些,都是未來的商業機會。
宇學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基于公司目前的狀況,結合產業前景,選擇到港交所上市,希望最終將公司發展成一家根植于中國的全球化企業。“對于未贏利的企業,港交所是非常好的融資渠道,讓公眾和市場理解康希諾,綜合考慮,這是當下最合適的選擇。”
(策劃 桂小筍)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