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我向董事長提個建議,公司提出了許多發展目標,這些目標可以對內鼓舞士氣,但對于投資者而言,希望能看到更多落實的細節,給予信心。”在5月14日下午舉辦的大北農年度股東大會現場,在最后的交流環節,有投資者向董事長邵根伙提出了建議,“我持有公司股票多年,也算是‘鐵粉’,希望公司能考慮我的建議。”此后,另有投資者向邵根伙建議,“謹慎減持。”
在股東大會現場,法定的審議、投票環節之后,大北農董秘陳忠恒向參會的股東介紹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思路,并透露,2020年公司的養豬業務有望達到600萬頭的出欄目標,2021年公司的養豬業務則將沖擊1000萬頭出欄生豬的目標。
“經過此輪‘非洲豬瘟’的影響,此前一些基礎設施不錯的養殖企業有棄養的現象,大北農打算還用租賃、代養等合作模式,和這些企業開展業務,明年600萬頭的生豬出欄目標,已經是設定的最高努力目標。”大北農總裁張立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精力向養豬產業集中
大北農年報顯示,2018年末,公司控股子公司母豬存欄約4.03萬頭,商品豬存欄約40.11萬頭,全年共出欄生豬約113.13萬頭(不含參股養殖八大養殖平臺公司),生豬收入為131813.46萬元,同比增長29.44%,合計出欄生豬168萬頭,公司養豬業務銷售收入增長較快,主要系公司近年來加快產業鏈下游養豬業的布局,通過收購、自養、擴建等方式增加種豬及生豬存欄量,為公司及各合伙創業的養殖平臺公司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大北農在此前幾年就在通過儲備土地等方式拓展養豬業務,2021年規劃實現1000萬頭生猛增出欄,會精簡剝離個別利潤表現較弱且相關性不強的業務,或獨立融資發展,回籠戰略資源。”在股東大會現場,大北農總裁張立忠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目前來看,大北農目前的主要營收來源仍是飼料業務,2018年度,飼料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86.67%,生豬等養殖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90%,種子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04%,獸藥疫苗等動保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45%。公司提及,從銷售占比來看,生豬收入增長較快,成為公司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且與公司的飼料業務融為一體,互為支撐,共同構建獨具公司特色的養豬生態服務體系。
不過,在股東大會現場,也有投資者建議公司多對外透露些業務的開展細節,“讓投資者知道怎么實施,畢竟在去年公司的合計出欄生豬只有168萬頭,達到2020年出欄生豬600萬頭、2021年出欄生豬1000萬頭,意味著公司要在最近3年在生豬養殖業務上高幅度增長。”
行業產能釋放
在股東大會現場,大北農高管層介紹,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劃,是基于對市場和公司目前運營能力的分析。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以散戶為主,生豬養殖行業呈現金字塔型,近幾年,受環保政策、城鎮化、規模化養殖效率提升等因素影響,中小養殖戶補欄進程較為緩慢,而大型養殖戶具備完善的環保解決辦法、融資方式多樣化等優勢,養殖規模持續擴大,搶占市場份額。2018年8月份以來,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使生豬養殖行業的去產能大大加速。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降5.7%,同比降12.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降3.6%,同比降14.8%;2019年2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降5.4%,同比降16.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降5.0%,同比降19.1%。非洲豬瘟爆發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滑幅度逐月增大,2月份環比、同比的下降幅度均為歷史最大。預計2019年上半年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還將持續下滑。
“非洲豬溫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少資質不錯的養殖企業也有了顧慮,市場釋放出更多空間。”大北農介紹。
建議董事長謹慎減持
據大北農總裁張立忠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此前儲備的土地等資源,正在顯現出競爭優勢,“公司在全國布局6家全資種豬公司,全國布局84家養豬主體,為實現2021年1000萬頭出欄生豬的目標,2019年底前,待建5萬頭母豬場完成,并開始裝豬;2019年開始,加大與前期合作緊密的養殖豬場的事業聯盟合作,力爭實現租賃豬場2021年200萬頭出欄。”在股東大會現場,公司向投資者解釋。
此外,查閱公開信息可知,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邵根伙為降低股票質押率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大北農占公司股份總數3%的股份,這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有投資者在股東大會現場也問及此事,并建議“謹慎減持”。
(策劃 桂小筍)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