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見習記者 王僖
5月31日,山推股份召開2018年度股東大會,自2016年下半年工程機械行業開始企穩回升以來,山推股份面對行業的持續向好,總體運營水平顯著提高,去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提升。
談及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公司董事長劉會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山推股份國內推土機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接下來我們要給山推品牌注入新的內涵,更加關注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推出面向細分市場的全新的‘款’和‘版’,并且要更加關注后市場服務,全面打造工程機械國際一流品牌。”
提升核心優勢關注后市場
“經營一個公司就像種一棵果樹一樣,關鍵要看這棵樹本身是否健康,健康的話,年成好的時候多收一些,年成不好的時候就少收一些,對于企業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在山推股份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說起公司去年取得的業績,劉會勝形象地進行了類比,并向到場的股東闡述他對山推股份及整個行業發展的認識。
作為在工程機械行業深耕30多年的公司,山推股份像劉會勝比喻的“果樹”一樣,不斷優化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優勢,在周期性強、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工程機械行業中,形成了領先其他制造商的絕對優勢。
公司總經理張民介紹說,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5年的持續深度調整,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企穩回升,2017年出現快速增長,2018年上半年繼續延續高增長勢頭,下半年基本平穩,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得到了優化。在多種利好因素推動行業景氣度明顯恢復的背景下,山推股份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80.02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歸母凈利潤0.8億元,同比增加24.91%,期間費用率較去年同期下降2.43個百分點,公司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報告期內,“山推牌”推土機領跑國內推土機行業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2018年其市占率達到70%以上,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劉會勝認為,面對新的格局,公司要給山推品牌注入新的內涵,更加注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更加關注后市場。
“去年報告期內,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要由過去的營銷驅動向產品驅動轉變,也就是更加重視產品,讓客戶有更加優質的體驗。”劉會勝說。據了解,目前山推擁有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攤鋪機、銑刨機、裝載機等六大系列產品。而要建立產品核心技術優勢,劉會勝認為,就是要在產品上,改進現有的,把現有產品做到更好;開發沒有的,補齊短板;研發領先的,真正打造工程機械國際一流品牌。
“我們有積累30多年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品質優勢,同時又有背靠山東重工集團的資源優勢。”劉會勝認為,山推股份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履帶底盤總成制造企業及國內領先的傳統系統制造商,而通過強化與山東重工旗下的濰柴發動機、林德液壓件的全方位協同,可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黃金產業鏈”,為實現由“山推制造”到“山推智造”的蛻變提供不斷創新突破的強大動力。
推行“型款版”新發展模式
作為工程機械行業具有領先優勢的企業,山推股份對于今年及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行業發展有比較清晰的判斷。
據介紹,山推股份的主要產品推土機、壓路機、裝載機主要用于基礎建設等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機械主要用于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水利水電、高層建筑等方面,因此公司未來業績更多地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劉會勝表示,雖然當前國際環境時刻變化,國內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巨大,但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受益于制造業等行業的降稅新政、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同時憑借“一帶一路”對工程機械顯著的帶動效應與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設備需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基建的巨大需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等多重需求驅動下,2019年工程機械行業將充分受益,有望保持又穩又好發展態勢。
在運營層面,劉會勝表示,山推股份將根據公司戰略指引做好三件事,其一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打造產品的競爭優勢、差異化優勢;其二是加快生產結構的調整,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優化產品升級;其三是加快技術結構調整,實現由營銷驅動向產品驅動轉型。
據介紹,山推提出立足客戶差異化需求,面向更加細分的市場,推行“新型+新款+新版”的“型款版”新發展模式,即面向市場和客戶,山推的推、道、裝、挖、運全系列產品要不斷推出全新的“款”和“版”,讓專業的設備干專業的事,更加注重產品對使用環境和工況的適應性,注重客戶使用效率的提高和運營成本的降低,使推土機引領行業,道、裝產品迎頭趕上。
劉會勝表示,“型款版”就是要從客戶的角度看產品,讓產品開發更精準,讓每一位客戶購買無憂、使用無憂,如此才能讓客戶說“值”。
而對于提升海外競爭力,劉會勝表示,放眼全球,山推是繼美國卡特彼勒、日本小松之外又一個產品系列齊全、市場分布廣泛的推土機制造商,因此公司海外市場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卡特彼勒和小松。為了應對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和各類不確定性因素,公司提出,將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出口結構,同時提高高端市場產品技術適應性,開展海外合作項目,特別是要走出去,加快“一帶一路”市場布局,實現產品、市場和品牌的國際化。
(策劃 趙彬彬 王僖)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