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見習記者 李亞男
停牌10天后,華宏科技收購新三板吉安鑫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泰科技”)重組預案終于落地,公司擬向劉衛華等20名自然人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鑫泰科技100%股權,交易對價暫定為7.8億元~8.4億元。
公司董事會秘書朱大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界會有公司趕著這波‘稀土’行情‘蹭熱點’的想法,其實是公司圍繞再生資源業務板塊進行布局,鑫泰科技在做的其實就是對廢棄物的再利用,把丟掉的邊角料、磁材料進行處置再利用,與我們的主業是一致的。”
交易完成后,鑫泰科技需在新三板終止掛牌。對此,朱大勇表示了肯定,“收購報告書出來之后,基本上就要開始準備退市工作,為正式收購做準備。”
約8億元收購新三板稀土產業鏈公司
預案顯示,華宏科技擬向劉衛華等20名自然人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吉安鑫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價格暫定為7.8億元至8.4億元之間。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配套融資,發行價格為7.7元/股。
鑫泰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稀土廢料的綜合利用,即通過釹鐵硼廢料、熒光粉廢料生產高純稀土氧化物。鑫泰科技擁有5000噸釹鐵硼廢料、1000噸熒光粉廢料綜合利用生產資質;鑫泰科技全資子公司金誠新材擁有4800噸釹鐵硼廢料綜合利用生產資質。在吉安市吉安縣和吉水縣擁有兩座較為現代化的稀土廢料綜合利用生產工廠。
朱大勇告訴記者,“確實涉及到稀土這一塊,不過不是從原礦里提取的,而是從‘城市礦山’中把廢棄物里面的東西提煉出來。我們的整個布局還是投資方向,都是圍繞著資源再利用做的,未來還是打算在稀土廢料綜合利用方面做一個優質加工企業。”
記者注意到,2018年8月,標的公司鑫泰科技向華夏銀行申請3000萬元貸款,由擔保公司吉安市廬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本次交易對方劉衛華、夏禹謨、張萬琰、劉任達、陳圣位將其持有標的公司40%股權質押給吉安市廬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作為反擔保。截至預案簽署日,該等股權質押尚未解除。
對于這一塊股權質押對公司收購的影響,朱大勇稱,“這一塊股權質押對公司收購還是有影響的,后續可能會通過自有資產做質押來置換出質押的股權。”
截至2018年底,鑫泰科技所有者權益為3.31億元。2017年和2018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和6.33億元,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合并凈利潤分別為5331.44萬元和3977.4萬元。
對于投資者在公共平臺上稱鑫泰科技去年凈利不高,估值有些偏高的說法,朱大勇坦言,“主要是拿鑫泰科技今年的業績作為估值基礎,今年產能擴大之后,根據上半年的基本面來判斷,業績較2018年表現更好。”
環保概念加持受游資追捧
年報顯示,華宏科技的主要經營業務分為兩大板塊,再生資源業務板塊和電梯部件業務板塊。其中,再生資源業務板塊包括再生資源加工設備業務和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務。
朱大勇告訴記者,“從公司經營業務來看,公司電梯部件業務,現金流良好,業績穩定,目前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是公司重點拓展的業務板塊。”
目前,公司廢棄資源綜合利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廢鋼加工貿易和汽車拆解業務。公司于2013年利用首發上市超募資金設立控股子公司“東海縣華宏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開展廢鋼加工貿易業務,目前年廢鋼加工量達10萬噸。2018年9月,公司通過支付現金人民幣3000萬元收購北京中物博汽車解體有限公司100%股權,進入汽車拆解行業開展汽車拆解業務。
“公司一直在關注行業里的一些并購機會,在并購過程中公司更注重現金流以及基本面的判斷,不追求‘熱點’。這次并購鑫泰科技,也是因為它自身的造血功能比較強,所以才涉足到這個領域。”朱大勇說道。
記者觀察二級市場發現,六月上旬,華宏科技的股價未有較大起伏,保持一定平穩,受環保概念的利好影響,自6月18日起,公司股價強勢抬升,連續收獲三個漲停板,至停牌前股價報收8.83元/股。復牌當天,公司股價一字漲停,延續強勢表現。
交易所公布的6月20日盤后數據顯示,華宏科技因“三連板”登上了龍虎榜,游資表現搶眼。其中,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鹽城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則是出現了“一日游”的操作,當日買入822.12萬元并賣出905.38萬元,為賣方席位排名第一的營業部。
采訪中,朱大勇向記者透露,“如果本次收購成功,公司后續將進一步整合回收再利用稀土資源,鞏固在稀土資源再利用的行業地位,公司會進一步加強這一方面的投資布局。另外對于再生資源板塊,公司未來還是會積極關注該領域的項目。”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