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7月5日,中信出版亮相創業板,這是中信出版自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以來又一次成功上市。創業板上市首日,中信出版股價上漲43.97%,收21.38元/股;7月8日開盤漲停,報23.52元/股。以中信出版1.9億股的總股本數量來看,截至發稿,公司總市值達到44.72億元。
“此次創業板上市將進一步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和提升公司整體估值水平,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及市場影響力。”談及此次上市募資,中信出版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正處在文化消費啟動、邊際遞增、爆發式提升和進入平穩增長四個階段中的第一階段,文化消費升級熱潮剛剛啟動,我們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充滿信心。”
線上渠道收入超過線下
“曾經有一位策劃編輯出了一款超級暢銷書,之后在北京連續買了3套房。”某出版社編輯唐冠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但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之前百萬銷量的書才稱得上是暢銷書,現在暢銷書分類較多,并不好定性,有的品類只要銷量在10萬、5萬冊也可以算是暢銷書了。”
唐冠群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出版社主要面向小眾讀者,在某個特定的圈子中認可度較高,因此圖書銷量較為穩定,“但是想要賣到10萬冊是比較困難的”。
究其原因,唐冠群表示,一方面因為數字閱讀愈加普遍,讀者閱讀電子版的意愿增強,且電子版讀物中盜版的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娛樂方式更加多樣化,大眾讀物中越來越難以出現“爆款”。
此外,成本的上行正在壓縮圖書出版的利潤空間,有出版行業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品類在增加,其實傳統出版行業整體來看是賺錢的,但紙張成本、印刷成本、人工成本都在漲價,出版行業的利潤空間亦出現下行。
但行業的低迷似乎并未在中信出版的財報數據上有所體現。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中信出版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77億元、12.71億元、16.34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1.28億元、1.87億元和1.96億元。公司主營業務圖書出版與發行仍為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2016年至2018年期間,該項業務分別貢獻營業收入7.16億元、9.65億元以及12.78億元。
從毛利率方面來看,中信出版旗下圖書出版與發行業務的毛利率為38.62%,經管類圖書是毛利貢獻最高的品類;書店零售業務的毛利率為35.41%,其他文化增值業務的毛利率則達到了42.63%。
中信出版方面將公司能夠維持業績高速增長的原因歸功于對于全渠道營銷的布局。“2010年開啟了數字閱讀業務,2012年開設了中信出版社自營店,公司早已實現全渠道營銷布局。”中信出版方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數據顯示,2018年度,中信出版線上渠道實現圖書銷售收入8.91億元,同比增長50.61%,同期線下渠道實現圖書銷售收入5.03億元。在此前的2017年,中信出版已實現線上渠道收入超過線下渠道收入。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中信出版的優勢仍然在于選題、內容以及口碑。“大家都在轉型,但是整體上出版社的核心業務仍是主要利潤來源,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關鍵還是在于選題和編校質量。”該業內人士如是說。
出版屬資金密集型產業
“出版這一行需要錢。”一位資深出版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這幾年看到了很多好的稿子,有的稿子一看就能夠成為爆款。但這類稿子要價也很高,很多時候錯過爆款都是因為資金不足。”該出版人坦言,有了錢才能打造爆款,有了爆款才能打響品牌,才可能做更多的事情,促進出版社的良性發展。
或許正是出于對于資金的需要,中信出版也在于資本市場接軌方面表現活躍。在中信出版登錄新三板上市期間,該公司共計募資1.76億元,此次創業板上市,中信出版實際募集資金總額達到7.06億元。
從中信出版此次募資的使用方向來看,該公司計劃將資金用于“內容+”知識產權投資與運營平臺建設、智慧生活服務體系建設、管理運營體系升級改造和補充流動資金四個項目中。
中信出版方面談道,募投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有利于豐富中信出版的版權儲備,完善圖書及其他產品結構,鞏固其在圖書出版與發行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其經營能力、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出版業其實也可以算作資金密集型產業。
“出版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熱門IP。”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出版行業目前相對平淡,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市場原因,所以出版行業的營收整體表現一般,但中信出版是行業出版的佼佼者,能夠憑借自身的資金實力以及股東資源獲得更多IP資源。”
數字內容摸索行業趨勢
目前來看,傳統出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似乎正在成為行業內的共同話題。
唐冠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幾年他所在的出版社正在受益于數字出版。“近幾年出版社的狀況有所好轉,一方面是因為調整了出版思路,嘗試了一些新的領域;另一方面則是與數字閱讀平臺合作,收取版權費。”
“很多出版社都成立了數字化中心,但其實數字閱讀也好,知識付費也好,多數很難賺到錢。”有出版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該人士以其所在的出版社舉例談道,其所在的出版社主要出版教材,業績較為穩定波動不明顯。近年來為了符合發展趨勢服務讀者,也在推行數字出版。“但數字出版不賺錢,主要是為了增加附加值把握行業趨勢,一本電子書的制作成本要以萬為單位,加上設備投入等,目前都是在回收前期收入。”
中信出版方面亦早已有所發力。據記者了解到,中信出版先后與微信讀書、亞馬遜Kindle、掌閱iReader等外部電子閱讀平臺運營商進行合作,涉足數字內容B2C領域,同時打造“中信書院”品牌涉足知識付費。但目前來看,上述新業務對業績的貢獻仍顯有限。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信出版的股東背景以及資金實力有能力支撐該公司大力發展數字閱讀業務,該公司面臨的更大難題或在于如何搶奪數字閱讀領域的市場。
“出版社與數字閱讀平臺的關系很微妙。”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由合作方到競爭對象的轉變可能只在于一念之差”。
目前來看,掌閱等平臺已經在數字閱讀上占領了先機,知識付費領域又頻頻出現新的競爭者,作為后來者,此時再發力數字閱讀以及知識付費并不容易。但數字閱讀的格局也未必一成不變。“中信出版是有自己的‘野心’的,上市將會進一步擴大中信出版的資金力量,中信出版如果能夠將自己在內容領域的優勢成功過度至數字閱讀以及知識付費領域,不排除能夠后發制人。”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
(編輯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