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小康
近日,海印股份發布實施回購股份的進展公告。這本是向市場釋放的利好消息,但對比公司此前所承諾不低于2.5億元(含)、不超過5億元(含)的回購總金額,公司近半年來的回購金額僅占最低回購額的2%,最高回購額的1%,可謂是進展緩慢。
今年上半年,海印股份先是蹭“豬瘟疫苗”熱點不成反屢次遭罰,緊接著公司的半年報業績表現也不容樂觀,再加上募投項目建設近三年,推進進度還不足40%。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向海印股份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公司方面沒有回復。
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募投項目進展緩慢
2019年9月3日,海印股份發布公告顯示,公司于2019年3月4日首次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截至2019年8月31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191.9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9%,最高成交價為2.98元/股,最低成交價為2.54元/股,成交金額為504.38萬元(不含交易費用)。同時,海印股份也表示,自公司實施回購計劃之日起,未達到首次回購股份事實發生之日(2019年3月4日)前五個交易日公司股票累計成交量2.44億股的25%。
對此,有資深證券從業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此前的回購進度確實較為緩慢,能否在期限內達到承諾的金額尚需觀察。此外,今年上半年,二級市場持續回暖,未來隨著市場整體情況向好,一旦股價順勢上漲超過公司最高回購價,海印股份此次回購可能會不了了之。”
而公司回購顯得“沒有誠意”或與公司業績不振也有關聯。數據顯示,公司業績繼去年出現下滑后,今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皆持續下滑。其中,公司百貨業務、房地產業務及金融業務營業收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07億元,同比下降10.85%,其中百貨業務、房地產業務及金融業務分別實現營收2.71億元、2.49億元、5783.2萬元,分別同比下滑3.5%、33.56%、24.78%;實現凈利潤5965.72萬元,同比下降17.96%。海印股份表示,凈利潤下降主要系當期上市公司地產項目結算收入減少、財務費用支出增加所致。
此外,公司在2016年建設的募投項目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原康橋鎮)25街坊60/1丘項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進度僅為39.26%,對比2018年底的進度,項目推進進度還不足5%。該項目原定于將在今年9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從目前的項目進度以及推進速度來看,恐難完成。
提前終止經營中華廣場或受疫苗神藥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司發布半年報的當日,海印股份還發布了一則公告,表示與廣州興盛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盛地產”)簽署《<中華廣場合作經營合同書>解除協議》。未來,海印股份將不再與興盛地產合作經營中華廣場。對此,公司表示,此次簽署的《<中華廣場合作經營合同書>解除協議》是基于公司對業務發展方向的分析與調整,不會對公司造成財務上的損失。本次事項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不會對公司當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而海印股份和興盛地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9年,海印股份以年租金1.32億元的價格接手中華廣場商業物業經營,且約定了從第三年開始合作經營費用在上一年度的基礎上按3.25%的比例遞增,合作期限至2023年。據海印股份宣傳,這是公司進入大型購物中心業態的第一個項目,目標是打造成一個高端時尚潮流購物中心。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中華廣場雄踞于廣東省廣州市中心,地擁3.5萬平方米,其中,商場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寫字樓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座融大型綜合購物中心和甲級寫字樓為一體的廣州市標志性建筑,曾經是廣州城中的打卡圣地。
對此,市場上有聲音猜測,此次海印股份提前退出中華廣場合作運營,可能與此前“疫苗神藥”事件有關。今年6月,海印股份披露神藥公告后,引起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和質疑,對此,證監局,深交所等監管部門均對公司和公司管理層做出了處罰決定,而在近日召開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海印股份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還被作為反面典型進行點名通報。
“商業運營中品牌效應還是較為重要的,這次事件對公司的品牌價值是會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否會導致上述結果無法確定。”前述資深證券從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