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處于新一輪高速成長期。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辦的“滬市公司質量行——我是股東”專項活動近日走進恒瑞醫藥,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實地探訪了公司生產車間,公司相關負責人就熱點話題回應了投資者的提問。
恒瑞醫藥董秘劉笑含表示,公司未來做大做強要堅持兩大戰略:堅持科技創新;積極推進國際化布局。
堅持科技創新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69.45億元,同比增長36.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35億元,同比增長28.26%。其中,第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7.3%和32%,雙雙提速。
“三季報業績靚麗主要得益于創新藥板塊的拉動。其中,造影和腫瘤板塊比較靠前,接著是綜合類以及麻醉板塊。”恒瑞醫藥財務總監周宋表示。
恒瑞醫藥多年來注重創新藥研發,目前已進入收獲期。2018年,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19K)、白蛋白紫杉醇等多個重磅創新藥集中獲批上市。2019年5月份,公司超重磅產品PD-1卡瑞利珠單抗獲批上市。
華鑫證券認為,創新藥助力恒瑞醫藥業績高增長。公司創新藥重磅產品PD-1自7月上市銷售以來迅速放量,帶動腫瘤線產品高增長。目前,PD-1的三大重要適應癥(二線肝癌、二線食道癌、一線非小細胞癌)已被納入優先審批,走在國內研發前列。而重磅適應癥的獲批以及聯合用藥將助力PD-1持續快速放量,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此外,去年獲批的腫瘤用藥白蛋白紫杉醇、吡咯替尼和19K處于高增長態勢。公司腫瘤線產品整體增速預計在40%左右。
帶量采購等政策對醫藥行業影響深遠。恒瑞醫藥副總經理戴洪斌表示,“帶量采購是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企業必須主動適應。”堅持科技創新是公司的一大策略,該項策略多年前就開始實施,主要針對臨床上目前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這是公司研發創新的根本出發點。
戴洪斌表示,目前公司創新藥的銷售占比在20%左右,仿制藥占比在80%左右。“隨著越來越多創新藥上市,公司創新藥業務占比有望超過仿制藥。”
銷售模式創新方面,2018年公司建立產品線事業部制,在公司層面成立了腫瘤事業部、影像事業部、綜合產品事業部,推進分線銷售改革,轉變營銷模式。戴洪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銷售額增長較快,一方面得益于新產品的拉動,另一方面得益于事業部改革,提高了銷售效率。“未來腫瘤板塊將帶來較多利潤。免疫性疾病以及麻醉方面的藥物也會給公司貢獻利潤。”戴洪斌表示。
進入創新收獲期
2019年前三季度,恒瑞醫藥研發投入為29億元,同比增長67%,占營收比例為17.1%,規模與占比均創公司新紀錄。報告期項目投入增加導致研發投入大幅增加。
前三季度,恒瑞醫藥新增4個1類創新藥臨床申報,包含2個1類化藥和2個1類生物藥。截至目前,公司已獲批5個創新藥,累計申報的1類新藥數量近50個,國內市場遙遙領先。公司研發領域以腫瘤為核心,并向自身免疫、降糖、心血管等領域拓展。創新藥開發方面,恒瑞醫藥基本每年都有新藥申請臨床,每2-3年會有新藥上市的良性發展態勢。
創新研發提速得益于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大幅提高審評效率。恒瑞醫藥是國內獲得優先審評品種數量最多的企業。戴洪斌表示,公司確實感受到審評效率提高,審批時間縮短,整個醫藥行業尤其創新藥以及臨床急需藥品方面的審批明顯加快。
創新藥進入醫保推動終端銷售放量作用明顯。西南證券認為,恒瑞醫藥已有阿帕替尼和培門冬酶進入談判目錄。在未來新的談判目錄中,預計吡咯替尼、19K、PD-1有望陸續進入。公司將成為國內受益醫保談判最為明顯的企業。
對未來的研發投向,戴洪斌介紹,將重點解決當前臨床未被滿足的疾病。以腫瘤治療領域為例,研發新的藥品使患者生存時間更長,副作用更小,這是公司的研發方向之一。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也是公司的研發重點。
西南證券認為,恒瑞醫藥研發費用投入連續多年國內企業排名第一。研發投入隨著公司整體收入規模增長不斷增加,占收入比例不斷上升,2018年該比例已達到15%;未來占比將進一步提升,有望達到國家大藥企平均20%的水平。招商證券認為,公司是國內創新藥龍頭,近年來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鑄就了公司在藥品研發管線上的優勢。隨著公司進入創新收獲期,業績將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推進國際化布局
國際化布局方面,恒瑞醫藥董秘劉笑含表示,“公司目前在歐美日上市的產品已經超過10個,近幾年還有十幾個品種在美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做臨床試驗。公司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恒瑞醫藥是國內最早的制劑出口企業,始于2011年,目前仍是國內制劑出口龍頭。公司已經累計獲得FDA批準13個制劑產品,預計未來數量仍會進一步增加。目前公司有效授權創新藥2個,海外正在或即將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品種2個;“阿帕替尼+PD-1”與吡咯替尼在美國開展多中心臨床,將成為公司創新藥國際化的排頭兵。
選擇出口產品方面,戴洪斌表示,會更多地從海外市場的需求出發,價格合理的藥品會考慮出口。此外,病種存在差異性,因此用藥品種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公司將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國際化兩大戰略,更好地抵御風險,實現打造中國的跨國制藥企業的目標。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