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市公司群體仍然交出了較為穩健的上半年業績答卷。
截至8月30日晚間,3989家已上市公司中,除星期六、千山退、暴風集團外,其他公司已全部完成半年報的披露。其中,3208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為80.48%,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整體營收較上年同期也略有下降,降幅為2.87%;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20%。
有券商研究員認為,考慮到疫情的影響,這樣的業績實屬不易,反映了中國經濟強勁的韌性和活力。如果把樣本進一步聚焦到龍頭企業,凈利潤仍實現了較好增長,展示了穩健的實力,不少公司市場占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一批上市公司決定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研發,并啟動大量新項目投資,也將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季度環比增幅超兩成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上半年,398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46萬億元,同比(可比公司,下同)下降2.87%,占上半年中國GDP的51.39%;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84萬億元,同比下降18.2%;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4.28萬億元,同比增長49.41%,剔除金融類企業后,合計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8493.46億元,同比下降25.02%。
上半年整體穩健的業績表現,來自二季度業務的快速反彈。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多地延遲開工,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大量企業經營承壓。隨著復工復產的快速推進,經濟迅速回暖,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等指標二季度環比大增。
二季度單季,398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74萬億元,環比增長20.06%;實現合計歸母凈利潤1.01萬億元,環比增長22.31%;實現合計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507.28億元,環比下降93.78%,剔除金融類企業后,合計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2萬億元,環比增長305.68%。
如果剔除金融機構,環比增幅更加可觀。據統計,二季度,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5萬億元,環比增長31.32%;實現歸母凈利潤5521.81億元,環比增長140.12%。
滬深300成分股的業績表現好于A股公司整體水平。上半年,滬深300成分股合計實現營收14.95萬億元,同比下降2.33%;實現歸母凈利潤1.47萬億元,同比下降17.15%。
農林牧漁增長最快
從行業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農林牧漁、有色金屬、非銀金融等11個行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農林牧漁、有色金屬當期營收同比增幅超過10%。通信、農林牧漁、電氣設備、電子等9個行業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通信、農林牧漁當期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分別為443.88%、181.68%。
通信行業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2019年同期,該行業的*ST信威出現巨額虧損,虧損金額高達155.52億元,拖累全行業數據,今年*ST信威虧損額縮減至10.74億元。與之相比,農林牧漁的高增長源自行業景氣度提升。由于豬肉價格持續高位,大批養殖公司業績大增。
部分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相關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下滑。例如,休閑服務行業出現虧損,全行業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2.5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65.46億元;此外,包括航空在內的交通運輸業,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99.15%。
以環比數據來看,第二季度,建筑材料、房地產、電氣設備等24個行業實現營收環比增長,其中建筑材料等6個行業當期營收環比增幅超過50%。化工、計算機等25個行業實現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
近半數公司加碼研發
面對業績壓力,上市公司并沒有丟失信心。分析半年報數據可見,一大批公司在上半年持續加碼研發投入,為公司的長期發展積蓄內在驅動力。
據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3986家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的公司逾192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1440家,占比約35%。
按絕對金額統計,報告期內研發費用達到1億元以上的公司有570家,超過3億元的有170家,超過10億元的有46家。其中,中國建筑以接近90億元的研發費用位列第一,中國石油、中國鐵建、中興通訊等公司緊隨其后。中芯國際以22.78億元的研發投入領跑科創板公司,君實生物上半年研發費用7.09億元位列第二。
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各家公司在其他方面則過起了“緊日子”,且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據統計,有可比數據公司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7409.35億元、3043.7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96%、0.66%,管理費用為1.41萬億元,小幅增加1.54%。
加碼研發練內功的同時,不少上市公司還啟動了再融資,為后續的發展提供“子彈”。上半年,約有500家公司披露了定增方案,計劃融資總金額約6800億元,超過2019年A股全年定增規模。按照公司描述,這些資金募集完成后,將被投入大量具有廣闊前景的項目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
“資本市場回暖,為上市公司再融資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尤其是市場對創新的持續追捧,令上市公司有更強的創新動力。”有投行人士表示。
逆勢中敢于投入,顯示出對未來的信心,這也將成為相關公司未來持續穩健成長的動力源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