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年至今的IPO募資額已遠超去年全年。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截至9月4日,今年A股IPO募集資金總額為3121.33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的2532.48億元。從企業數量來看,A股今年已有240家企業實現IPO,首發家數已超去年的203家。從IPO企業所屬行業看,科技、通信和醫療等新興產業比較密集的行業構成年內IPO的主體。
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A股共有13家企業已被實施退市,另有包括*ST秋林、*ST康得等13家企業已被實施暫停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包括注冊制在內的一系列改革給市場松綁,提高了A股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令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愈發凸顯。并且,在注冊制背景下,資本市場正加速市場化的優勝劣汰,將更好發揮資源配置功能。
科創板企業
募資1738.75億
上一次A股IPO募資的高峰,出現在2010年,當年市場首發家數為344家,募資約4855.63億元。彼時創業板公司成IPO主力軍,融資需求旺盛。
如今,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IPO規模顯著提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截至9月4日,A股共有240家企業實現IPO(以上市日計算),募資總額為3121.33億元。
該數據已趕上了近期機構對A股全年的IPO預期。例如在7月初,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發布報告稱,在上半年A股共有118只新股上市、融資總額達1393億元的市場背景下,2020年全年A股IPO企業數量有望超過300家,融資規模達3000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在今年A股IPO企業中科創板有100家,數量占比41.67%,合計募資1738.75億元;創業板(注冊制)企業共有21家,募資211.68億元;即合計注冊制下共121家企業實現IPO,占比50.42%,合計首發募資額約為1950.43億元,占比62.49%。
其中,今年融資規模最大的IPO亦為科創板企業——中芯國際,募資532.3億元(綠鞋行使后),從6月1日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到正式鳴鑼上市,該公司僅用了46天,跑出了科創板IPO新速度;在主板實現IPO的京滬高鐵則以306.74億元募資額緊隨其后。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包括注冊制在內的一系列改革給市場松綁,提高了A股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一旦注冊制全覆蓋之后,A股市場會迎來一輪長周期的快速擴容過程。
“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和注冊制改革,新《證券法》的修訂、通過、實施,這是中國最近三年大跨步向前推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市場在這三年當中突飛猛進,尤其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成效非常顯著。”董登新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三大股指均穩步抬升
對于未來發行節奏,7月31日證監會在2020年系統年中工作會議中曾提到仍將“保持IPO常態化”。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觀察發現,雖然今年A股IPO募資規模已為近十年來最高,但市場并未受到明顯的壓力,三大股指均呈現穩步抬升的走勢。截至9月4日收盤,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創業板指今年以來分別上漲10.01%、30.93%、51.94%。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今年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通過買基金、直接開戶入市的資金流入較多。雖然今年的IPO融資量比較大,但并沒有對市場造成多大影響。
在董登新看來,A股市場最缺優秀的投資標的。在注冊制之下,A股市場的新股擴容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從行業準入來看,科創板和創業板IPO的標準當中,行業門檻要求有“三創四新”的高科技含量,這樣的調整既是A股市場的優化,也是滿足投資者訴求的重要改革舉措。因此科創板、創業板的快速擴容越來越受市場歡迎,受投資者青睞,而不會影響投資者情緒,更不會改變市場走勢。
同時,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為,隨著注冊制鋪開、公司IPO上市變得相對順暢,從嚴落實退市機制亦十分重要,從而進一步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確保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3家企業已被實施退市,另有包括*ST秋林、*ST康得等13家企業已被實施暫停上市。
“隨著注冊制的穩步推進,市場供給越來越充分,價格機制將得以進一步發揮,未來股票價格越來越能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殼’不再稀有,例如那些經營困難、治理不規范的公司股價低于面值的現象也將不再罕見,因面值而退市的公司也會有所增多。對于投資者而言,炒ST、炒績差的風險會越來越大。”經濟學家宋清輝說。
資深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發揮著重要作用。歷經多年探索和改革,資本市場退市制度逐步健全,已經形成相對多元的退市指標體系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逐步實現了退市的“常態化、法治化、市場化”,市場各方對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解和共識也日益增強。未來,根據新《證券法》要求,退市相關規則將會進一步優化,切實把好資本市場出口關,將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落到實處。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