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9月24日,同方股份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二次修訂稿)顯示,擬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3.86億股,預計占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13.04%,發行對象為中核資本,認購金額約25億余元。
這意味著,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中核資本的持股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清華的基因加上大股東中核的強大背景,我認為同方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我們也有信心把同方做好。”近日,同方股份總裁胡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23年,同方股份發揮了校企改革的示范作用;如今加入中核大家庭,同方股份將以“二次創業”的決心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城市將成為同方股份一個重點發力的方向,未來,同方股份要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
中核資本入主
作為校企改革試點單位,同方股份于2019年底完成了控制權變更工作,控股股東由清華控股變更為中核資本,目前,中核資本持有公司股份21%。
2019年12月31日,清華控股完成將其所持有的同方股份7.63億股表決權委托給中核資本,同方股份控股股東由清華控股變更為中核資本。中核資本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國務院國資委持有中核集團100%股權,為中核資本實際控制人。至此,同方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由教育部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大股東變更為中核,二股東是清華大學,這是強上加強。一方面,清華的科技創新基因我們沒有丟,清華大學也承諾對同方的支持沒有變化;另一方面,中核作為同方股份大股東,對同方股份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是中核系統內以高新技術為主的上市公司平臺,地位十分重要。”胡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中核入主后,大大提升了同方股份在資本市場的信用,降低了融資成本;而在管理上,同方股份在保留原來市場化、靈活性等優良基因的同時,加大主業發展,減少不良資產。
根據此次非公開發行預案,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有息借款。本次非公開發行后,公司資產負債率將由67.73%下降至64.43%,流動比率由1.18提升至1.29,速動比率由0.80提升至0.89,財務結構明顯改善,增加了公司抗風險能力,有利于公司穩定經營和持續發展。
同方股份表示,通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有息借款,公司可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減少財務費用,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本次融資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營運資金規模和持續融資能力,為公司順利實現戰略布局提供了資金支持,是公司全面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提出二次創業
中核資本入主后,同方股份提出“二次創業”。“這既包括公司自身在產品、服務、技術上的創新和變革,也包括了戰略和戰術上的變革以及管理上的變化。”胡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經營戰略方面,同方股份會從過去的“技術+資本”向“智造+資源”雙輪驅動升級。
“同方股份要把創新基因繼續延續下去,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回歸高新技術企業的特征。”胡軍表示,在產業布局上,同方股份要從多元化向專業化轉變,逐步退出非主業或不擅長的業務,集中精力在有競爭力、有發展潛力、有技術儲備的領域,成為一家主業鮮明的企業。
在管理機制方面,胡軍表示,同方要從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轉變,加大總部管控和產業管理的力度,五大產業形成一個拳頭。在增長模式上,同方要從外延數量增長的變革模式向內涵質量提升的變革模式轉變,更加關注產業效益,以發展質量取勝。
在創新孵化方面,同方股份要從創新多元向創新專注轉變。“過去由于產業比較多,同方創新孵化的項目不太集中。未來我們一方面會繼續保持高新技術孵化的發現力和敏銳度;另一方面,要引用清華和中核的新技術進行孵化,同時加大對主業的創新和研發力度。”胡軍說道。
發力智慧城市
目前,同方股份形成了信息產業、公共安全、節能環保三大業務板塊。胡軍表示,疫情常態化下經濟雙循環發展,對于同方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期。目前新基建背景下,同方會從產品供應商向技術和服務集成系統供應商轉變,智慧城市就將是同方股份未來重點發力的一大方向。
對此,同方股份提出了“5+N”新基建整體方案,即以信創工程、5G數字產業園、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5大核心產業為主,以政府云、環保、城市亮化、超算、智慧教育、科創基地、智能建筑等傳統優勢產業協同發展,賦能智慧生活體驗提升,在國家新基建和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在‘5+N’產業板塊中,同方要全方位發展。”胡軍告訴記者,未來智慧城市布局過程中,同方股份會與區域經濟相結合。目前,同方股份已經在內蒙古、陜西、湖南、天津等地推進。“實際上這些區域恰是智慧城市彎道超車的區域,他們也對智慧城市有非常強烈的渴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地方政府不再是單純的客戶關系,而是利益共同體。”胡軍說道。
胡軍對記者表示,在新基建背景下,同方股份想打造一個從硬件到軟件、從終端到云端、從產品到服務的生態,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同方擁有很多別人沒有的資源,把這些資源與制造相結合,會形成更加強大的企業發展創新能力。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