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會玲
10月15日,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金龍魚開盤價48.96元,開盤漲幅即達90.51%。盤中最高觸及62.65元,最終收于56.00元,漲117.9%,市值已突破3000億元。
本次上市,金龍魚將發行逾5.42億股,發行價格25.70元/股,發行市盈率31.12倍,募集資金金額高達139.33億元,創下創業板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大記錄。
在上市儀式上,金龍魚董事長郭孔豐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增強業務拓展能力,持續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并希望借助上市,使公眾了解一個更加透明規范的公司,與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分享公司發展成果。
多方優勢鞏固龍頭地位
長期分享行業紅利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金龍魚主營業務是廚房產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實現三大業務全面開花。廚房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的強勢業務,根據尼爾森數據,近三年公司在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包裝面粉現代渠道、包裝米現代渠道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依托于食品加工產業鏈,公司同時在飼料原料、油脂科技行業進行積極布局,市場占有率也十分靠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糧油產品這一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也面臨著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營養、口味等方面更為嚴格的挑剔。同時從行業來看,隨著國際和國內競爭的不斷加劇食品行業逐漸發展進入產業整合階段,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也將賦予龍頭企業更大的發展優勢。
作為糧油食品行業的頭部企業,金龍魚一直以來堅持引領先進消費理念,支持健康生活,持續研發創新,以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美味的產品為己任。經過三十余年的沉淀,公司未來將繼續憑借技術、品牌、規模等多項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充分受益行業集中的利好,持續穩固領先地位。
疫情不減亮眼業績
糧油巨頭勇擔民生責任
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帶給金龍魚的,不止是領先的市場占有率,還有亮眼的業績表現。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呈穩步增長態勢,分別實現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和1707.43億元。凈利潤也穩中有升,近三年分別實現52.84億元、55.17億元、55.64億元,在市場中也是處于優勢地位。
涉及民生,多數糧油企業都會采用“薄利多銷”的模式。金龍魚也不例外,其在中國市場上深耕多年,受眾廣、知名度高,“薄利多銷”的盈利狀態使公司的產品能夠更快的進入市場、打開市場、穩固市場,并為后續其他產品的投入奠定基礎,也更好的保障金龍魚的行業龍頭地位。同時,對比行業內其他公司,金龍魚近年來綜合毛利率始終處于中上等水平,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從2017年的8.42%升至2019年的11.40%,產品附加價值不斷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大量公司財務數據表現不盡如人意,反觀金龍魚,業績仍有明顯提高,實現逆勢增長。一方面說明,作為剛需,糧油產品將長期保有巨大的市場規模,益海嘉里金龍魚作為龍頭,未來仍享有廣闊空間;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益海嘉里金龍魚積極采取多項措施應對疫情影響,廚房食品穩健發展,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也有出色表現。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69.73億元、歸母凈利潤30.08億元,整體表現較上年同期增長顯著。
疫情期間,金龍魚積極組織復工復產,對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疫情影響,民眾大量搶購糧油導致春節期間市場一度吃緊,公司天津、秦皇島工廠放棄春節假期堅持生產,北京等地工廠農歷大年初三就開始組織復工,并發揮集團供應鏈優勢支持全國糧油市場供給,處于疫情重災區的武漢工廠也于2月3日全面復工。此外,疫情伊始,金龍魚就通過"金龍魚慈善公益基金會"捐贈3000萬元,其中2000萬元為現金,1000萬元為救援物資,支持湖北抗擊疫情。到現在,加上各地工廠對當地及醫療機構的陸續捐贈,益海嘉里集團捐贈款項和物資近超過3300萬元,足以體現民生企業的擔當與責任。
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企業如何轉危為機更加受到關注。根據金龍魚近期披露的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1月-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在40億元-46億元,同比增長約15%-30%;預計2020年1月-9月營業收入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約5%-10%。用數據說話,這是金龍魚交給資本市場的一份滿意答復,長期優異且穩定的業績表現,也為其立足中國A股市場提供強有力支持。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