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我們首先要支持產業發展,幫助拓寬銷售渠道,開拓市場,幫助扶貧產品打造特色品牌,鼓勵五糧液駐村工作隊深入群眾,幫助當地群眾趟出一條能致富、管長遠的好路子。”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的一席話,闡明了五糧液的扶貧思路。
作為民族品牌、地方支柱企業,五糧液在做好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牢記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時代使命。
多年來,五糧液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按照“公司投入、產業運營、貧困群眾共享”的幫扶思路,將送錢送物、修房筑路的“物質輸血”,建設基地、扶貧車間的“產業造血”和黨建共建、教育扶貧、文化下鄉的“扶智扶志”有機融合,繪制出一條企業優勢和地方稟賦相結合的精準扶貧之路。
近年來,五糧液集團累計投入整合精準扶貧幫扶資金超26億元,受益貧困群眾達到15萬人以上;惠及群眾近100萬人,對口幫扶的三個縣全部“零漏評、零錯退、零返貧、群眾滿意度高”,高質量脫貧摘帽,展現出一家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
開藥方:
與當地農戶一起創業
夏末秋初,從宜賓市區一路往南,沿著齊整的高速公路往長寧方向行駛,一路都是被穗子壓彎了腰的紅高粱。這些糯紅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單寧含量適中,正是釀造五糧液美酒的專用糧。高粱成熟,意味著高粱種植戶們迎來了豐收的喜悅和脫貧的希望。
作為白酒行業龍頭和地方支柱性企業,從2015年起,五糧液就承擔起了對興文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等多個貧困縣的對口幫扶任務。
在五糧液的幫扶帶動下,興文縣在2019年4月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目前,五糧液在四川省內布局的釀酒專用糧基地已經達到77萬畝。據了解,五糧液建成以宜賓為核心、四川為主體的可幫助10余萬戶農戶增收超1億元的100余萬畝釀酒專用糧基地,建立以綠色有機標準為主導的釀酒專用糧供應體系,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的精準扶貧創新模板、示范標桿。
分布在興文縣等地的釀酒專用糧基地,是五糧液工業反哺農業、發揮優勢、結合主業提升扶貧可持續性的重要戰略舉措。五糧液深知,產業脫貧是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動因的關鍵因素。“要讓貧困地區的群眾穩定脫貧、長遠發展,必須選對適合他們發展的產業”,李曙光曾表示,要帶領五糧液和當地農民一起創業。
在興文縣青山巖村,五糧液捐贈125萬元打造1100畝五糧液青山巖竹林(苗圃)產業示范基地,以竹業為主、拓展多元,將“幫扶單位+村資產公司+產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多種附屬產業,青山巖村荒山荒地變成金土地。目前,基地帶動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近70萬元,以股權量化的方式為貧困戶分紅近10萬元。
在理塘縣,五糧液捐資300萬元、整合1600余萬元建設五糧液果蔬(香菇)產業示范基地,對接盒馬鮮生、京東農場,實現線上線下營銷?;啬戤a香菇70萬袋、木耳30萬棒、產值1500萬元,帶動當地百姓務工1000人次,其中貧困戶800人次,貧困戶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基地帶動周邊7個貧困村近400戶群眾增收致富。
在興文縣九角村、新陽村等貧困村,五糧液根據興文縣留守婦女多、就業機會少、舊房院落閑置等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捐贈300套縫紉設備和100萬元專項資金,并提供技術、訂單銷售和管理服務等配套幫扶組合拳。一個個在家門口就業的扶貧車間里,機器轟隆隆地轉起來,帶動了500多名婦女就近就業,人均增收1800元-3000元。
拔窮根:
扶智扶志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才能走出“新路子”。以產業扶貧為藥引開出藥方后,五糧液還通過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的思路幫貧困落后地區“拔窮根”。
修學校、拍電影、排舞臺劇……這些文藝活動都是五糧液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從生動講述川南山鄉精準扶貧故事的情景劇《大國酒情》,到“情系苗鄉助力脫貧”主題迎新春送文化下鄉活動,再到在黨員干部和群眾中間開展的“脫貧攻堅,我們怎么干”大討論……這些山鄉文化建設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思考,如何在外來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立志、立身、立行。自尊自強的意識在困難群眾心中慢慢扎了根。
在五糧液組織的一次扶貧專題片《十八洞村》放映會后,興文縣毛村村民易方蓉心中更加堅定,“看看人家咋個搞富裕的,我們一定也要繼續加油干”。
同時,五糧液大力支持興文縣、理塘縣、屏山縣等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以及新型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修學校、建教室、捐物資、獎師生,讓寒門學子“能上學、上得起學”,切實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去年,興文縣云龍學校因地震受損,五糧液捐贈107萬元建造“五愛樓”教學樓。
為讓貧困農戶“有所長、能致富”,五糧液積極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引導貧困人民培育自強意識。2019年,五糧液捐贈200萬元在新龍縣、雅江縣設立人才發展基金,捐贈64萬元幫扶屏山縣柏鄉村打造村企黨建聯建示范點。五糧液還精選派出扶貧干部深入一線,帶領多戶貧困農戶參與資金、生產、市場等企業運營工作,通過實戰實訓,提高貧困農戶的經營管理意識,培養致富帶頭人,為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積蓄人才和智力資源。
通過“短期慰問救濟”“長遠就業創收”,五糧液用看得見的變化為村民重樹了發展的信心,讓“求幫扶、要救濟”的思想觀念向“謀發展、盼致富”轉變。
從川南山區、大小涼山到川西北雪域高原,從苗寨、彝鄉到藏區,從脫貧到振興,五糧液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多元、平臺多維”的獨特優勢,在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全力以赴精準扶貧、精銳出戰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五糧液將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持續用功發力,扎實做好各項幫扶工作,帶動幫扶地區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