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記者采訪完驅車離開建德市時已是月上枝頭,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仿佛情景再現。
建德,這座地處杭州西部、錢塘江上游的小城在夜幕中顯得尤其可愛,正如第一次見面時大洋生物董事長陳陽貴給人的印象——格子襯衫、灰色布鞋簡單樸素的衣著,毫無架子地坐在記者對面,講起了創辦企業的故事。
“坦白講,現在化工企業的處境很艱難。除了監管制度越來越嚴格外,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化工企業有誤解,認為化工企業都是高危害的,大家對我們的了解還停留在粗放型經濟時期。”陳陽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誠懇地說,“但事實上,經過這些年來的大浪淘沙,過去那些不符合環保規范的化工企業早已被淘汰出局,環保對于我們來說,是紅線更是底線。而我們除了辦企業,也是這片土地的居住者,公司發展和生存環境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所以綠色發展早已成為公司的追求。”
上市帶來更多機會
也要承擔更大責任
大洋生物的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建德市大洋化工廠,在經歷了知青下鄉辦廠、全計劃經濟、集體企業、生產經營責任制,到后來的股份合作制、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大洋生物的發展過程,堪稱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當時我辦公室的這個位置是一個知青房,最初企業的創辦也是以這里為起點展開的。公司是建德市企業改制的試點之一。由于試點時員工人人持股,當時股東有140多人,這給公司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來很大難題,直到2003年才改制成功,邁出了企業現代化改革進程的重要一步。”公司創辦初期的經歷在陳陽貴的敘述中顯得十分平淡,唯有言語間些許的停頓和追憶的神色方可窺探出當時的不易。
不久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歷史性的轉折點給大洋生物帶來了哪些變化?
陳陽貴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集體所有制進行股份合作制試點開始,嚴格按章運行,不斷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這么多年,我們管理層保持基本穩定,內部控制制度按照規范性要求和公司自身實際,不斷修改完善。自深交所敲鐘回來以后,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進一步規范了法律治理體系。此次IPO,受益匪淺,我們按照深交所的要求進一步規范了公司內部管理;其次,上市增強了公司發展的動力和信心。上市之后,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更大了,政府對我們關心、扶持的力度也更大了。”
“募投項目投產以后將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提高市場份額:上市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了資金保障發展后勁更足了;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未來要對社會負責、對股民負責,要有責任感,把公司經營好。從這些角度來考慮,上市將我們的發展平臺提升了一個臺階。”陳陽貴說道。
在整改中完善
在完善中提高
像是在黑夜中摸索前進,待天明回頭看時一路好風光與坎坷交織著,伴隨陳陽貴走過了幾十年的“大洋路”。
“大概在2005年前后是企業最艱難的時期,當時差一點就停業了。”陳陽貴說,由于對公司主要產品碳酸鉀市場前景的判斷過于樂觀,因而進行了大規模的園區建設和項目投資。然而在短短兩年后,等離子與液晶迅速崛起,替代了顯像管的江湖地位。作為顯像管主要材料之一的碳酸鉀,頹勢無可避免。
“市場不景氣加上投資過大,我們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當時我們整整四個月發不出一分錢的工資,真是緊張到揭不開鍋了。”陳陽貴笑道。
眾人拾柴火焰高。面對嚴峻的形勢,公司員工無怨無悔,大部分股東在管理層的決策下,紛紛自掏腰包或想辦法向親友籌錢,短時間內籌集了近千萬元。公司股東的自救行為,在本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當時建德一位很關心我們的老板仗義伸出援手,直接借了1000萬元給我們。要知道那時候我們的盤子小,總資產也只有幾千萬,這對我們來說真是救命錢。”陳陽貴想起當時的經歷,臉上依然流露出感激的神色。有了這近2000萬元資金解燃眉之急后,銀行的貸款也開始陸續下放,大洋生物的經營漸漸回到了軌道上。
經此波折,陳陽貴深刻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盲目樂觀固守著原有產業是不可取的,創辦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在整改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
此后,大洋生物堅持自主研發,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不斷向更高附加值、更環保安全的產品發展。時至今日,公司產品種類豐富,品級較多,并廣泛應用于食品、農藥、化肥、醫藥、玻璃等領域。其中,公司的碳酸鉀產品在采用離子交換法工藝路線的廠家中產量全球第一。
陳陽貴表示:“企業要重視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就像如果人們在身體好的時候不鍛煉,一旦生病了再去鍛煉就來不及了。許多企業都在想辦法賺錢,沒有多考慮長遠發展,只重視眼下的利益,最終落后還是要挨打。我們前期雖然盈利不多,但更重視未來的發展機會,更重視技術創新,現在即使有能做我們同樣產品的企業,也跟我們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他們想要到達我們的高度,還要很長的時間和過程,這就是我們幾十年堅持創新積累的成果。”
環保是底線
安全是紅線
談及大洋生物未來發展目標,這位樸實的老董事長靦腆一笑:“當下我們只想專心把募投項目落實到位,這些項目涉及我們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待投產后公司產品產能及行業地位都將邁上一個臺階。除了化工板塊外,在生物工程方面我們可能會做一些資源重組配置,通過重組兼并的方式穩步發展。”
按照此前招股書披露的,大洋生物擬將募集資金投向年產2.5萬噸碳酸鉀和1.5萬噸碳酸氫鉀項目、含氟精細化學品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待這些項目達產后,大洋生物將新增年產2.5萬噸碳酸鉀、1.5萬噸碳酸氫鉀、3200噸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生產能力。
陳陽貴感慨道,對化工企業來說能磕磕絆絆發展到今天,生存下來就是最大的機遇。“現在要辦好一個化工企業非常難。建德市之前最高峰時期大概有近七十家化工廠,留存至今還在正常營業的只剩下10多家了。其實,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工,但在以前粗放式經濟發展期,化工產業快速擴張帶來了太多的污染,到現在大多數人還是‘聞化工色變’。我們一直堅持,發展要考慮,生存環境也要兼顧,因為圖發展而犧牲環境是肯定不行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洋生物在環保方面投入已過億元。“現在國家的排放指標許多處在國際先進標準,而建德因為地處杭州上游,所以省里對建德的化工廠要求也格外高。”陳陽貴表示。
“未來兩至三年,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優勢、環保優勢、產品優勢,進一步擴大公司輕質碳酸鉀、碳酸氫鉀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持續鞏固全球輕質碳酸鉀、碳酸氫鉀領域行業龍頭地位和鹽酸氨丙啉行業領先地位。”陳陽貴說。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陳陽貴反復強調“環保是底線,安全是紅線”,企業必須牢牢記住這一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