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的威懾力量正在逐步顯現。12月15日收盤時,ST股迎來大面積的跌停潮,有31只個股跌幅超過5%,觸及跌停線,共有144只ST股下跌,在所有ST股中占比為66.98%。
14日晚間,滬深兩地交易所分別發布了《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對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以及重大違法類四種退市指標進行優化和修改,并增加類多條觸及退市的標準,新規出臺后引發ST板塊震蕩,個股漲少跌多。
215只ST股呈現兩極分化
目前,A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131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84家,ST板塊總計有215只個股處于交易狀態。
截至12月15日收盤時,共有31只ST股跌幅超過5%,觸及跌停線。共有144只ST股下跌,在所有ST股中占比為66.98%。
(截至12月15日收盤時,共有31只ST股跌幅超過5%)
雖然ST板塊遭遇大規模的下跌,但仍有54只個股上漲,*ST恒康、*ST華映、ST海馬、ST安泰等7只個股的漲幅超過5%,板塊呈現兩級分化趨勢。
消息面上,昨晚滬深交易所均發布了退市規則征求意見稿。主要變化體現在退市指標進一步完善:一是財務類指標新增“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組合指標,并可交叉使用;二是交易類指標明確“1元退市”;三是規范類指標更注重信息披露;四是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新增“造假金額+造假比例”的量化指標,考察的時間周期為3年。
具體來看,ST金剛作為創業板股,跌幅位居板塊首位,達到了14.44%。
ST金剛原稱為豫金剛石,據今年4月發布的業績公告顯示,公司將2019年業績由盈利8040萬元修改為虧損51.5億元。此后發布的2019年年報則顯示,該公司2019年虧損51.97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2010年至2018年期間,ST金剛累計實現凈利潤10.61億元,2019年的虧損額就接近此前九年凈利潤總和的五倍。
12月9日,ST金剛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因存在資金被動流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違反規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的情形,公司股票已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目前正在調查期間,暫未收到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征求意見稿》指出,本次修訂完善“重大違法退市指標”,具體包括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凈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利潤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凈利潤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三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資產金額的50%,且三年累計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達到10億元以上等量化指標。
若公司財務造假累計超過10億元,很可能觸碰新指標導致強制退市。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退市新規下,各種僵尸企業、重大違法違規及財務造假,并造成投資者巨大損失的上市公司都將面臨退市風險。”
新增“1元退市”和“市值退市”
此次新規當中,在交易類指標中進行優化,主要包括“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以及“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兩種退市情形。新規之下,有不少ST股票岌岌可危。
跌幅較大且可能觸及“1元退市”標準的有*ST剛泰、*ST金鈺、*ST宜生,截至12月15日收盤時,分別為0.62元/股、0.90元/股以及0.95元/股。
其中,*ST剛泰已連續16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即使在未來每天都漲停,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令股價重上1元,按新標準而言基本確定退市;*ST金鈺連續1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ST宜生則時隔近7個月后再度跌破1元。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還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
據數據,目前A股市場暫無市值低于3億元的公司,未被終止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最低的*ST富控市值為4.72億元。
不過,由于此種退市標準較為市場化,如果后續A股市場化配置功能加強,績差公司和問題公司股價和市值有望走低,未來此種退市情形有望成為一種比較重要的退市情形。
數據顯示,當前市值低于10億元的公司也有約30家,如果此類公司市值繼續大幅走低,將有可能觸及上述退市標準。
沈萌向記者分析,“退市新規明確了各種退市的標準,此次修訂最明顯的特征是堵住了以往各種手段保殼的漏洞,因此對于一些過去靠著政府補貼、資產出售而實現保殼的上市公司之后可能無法再繼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也認為,殼資源的價值將大打折扣,“財務類指標的修訂,對于盈利困難,但是營收達標的企業,是免于退市危險。典型的就是燒錢的互聯網風投期公司,還有就是受到疫情影響的旅游業和電影院等,此類公司營收可以保證,但是凈利潤可能還不樂觀。”
在財務類指標中,改變了以往單純考核凈利潤低于1000萬元的退市指標,通過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以及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為負值的組合指標,力求準確刻畫殼公司。
32家非ST公司出現危險信號
新規落地后,最容易觸發退市條件的則是財務類問題,根據《征求意見稿》,年營收低于1億元,且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將被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第二年仍觸發前述任一指標將終止上市。
具體來看,A股共有32家非ST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低于1億元,且今年前三季度和去年扣非前或扣非后凈利潤均為負,包括北京文化(000802.SZ)、香梨股份(600506.SH)、綠景控股(000502.SZ)、吉艾科技(300309.SZ)等。
目前2020年年報尚未披露,如果上述公司經營繼續惡化,使得2020年全年營收和利潤觸及《征求意見稿》財務類標準,很可能被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觸發前述任一指標,或者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公司將被實施強制退市。
“以前不少上市公司第一年被ST、第二年被*ST,第三年扭虧為盈規避退市,現在這種操作不行了。”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新規下的淘汰機制,將有助于選拔優秀企業,業績差并且虧損的個股,因為限額的原因將越來越沒有人炒作。
退市制度新規的落地會給上市公司及資本市場參與者一定的壓力,讓上市公司專注經營業績,不然就會被市場拋棄。
開源證券的分析指出,原有制度下,上市公司可通過財務粉飾、出售房產等手段提高凈利潤,避免強制退市,導致A股存在較多績差股和僵尸企業,由于績差股的股價無法完全反應其退市預期,造成股價和業績不匹配,拉高市場整體估值。新規下,多重退市標準堵住監管漏洞,加快績差股出清,利于減少無效供給,加快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數據顯示,從1999年至今,我國共退市企業數量為125家,年均退市數量僅6家,年均退市率僅0.31%。從2007年至2018年,倫敦證券交易所年均退市率約9.5%,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率分別為7.6%/6.6%。
華泰證券報告指出,相比美股,當前A股退市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被動退市數量有望逐步增加。退市新規的實施有望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助力A股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疊加注冊制的全面推進,股票市場資產質量有望進一步提高。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低暟l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