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南
當A股光伏板塊充斥著“擴產、向其他領域延伸”等各種所謂的“利好”,又或者正沉浸于供應鏈的博弈中時,國際能源巨頭道達爾旗下MAXEONSOLARTECHNOLOGIES,LTD.(以下簡稱“MAXN”)卻選擇“一意孤行”,進一步加大對其電池組件研發的投入。
不過,MAXN的行動顯然有利于其中國合作伙伴——中環股份,亦得到了后者的鼎力支持。
4月16日晚間,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增資3366萬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認購MAXN在納斯達克增發的187萬股新股。
公告顯示,MAXN此次計劃發行881.4萬股,以確定的發行價18美元/股計算,MAXN此次融資規模將達到約1.6億美元(約10.44億元人民幣),擬用于投資其電池組件項目等。
在此之前,MAXN一直面向全球市場(除美國和加拿大外),銷售被業界認為有望成為未來主流光伏電池的——高效交叉背接觸(IBC)電池,以及專利權掌握在道達爾旗下SunPower手中的高效疊瓦組件。
而早在2019年底,中環股份便與道達爾建立合作,并成為了MAXN第二大股東;且MAXN也持有中環股份與SunPower在2017年時的合資成立的環晟光伏20%股份。據了解,環晟光伏至今仍是國內唯一取得SunPower高效疊瓦組件技術合法知識產權許可授權的制造商。
IBC電池可顯著提高
光伏發電量
雖然中環股份公告并未具體披露MAXN募資用途,但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MAXN此番募資投向中,繼續投資開發下一代電池和組件技術——Maxeon7,將占有較大比重。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掌握的一份內部資料,“Maxeon7架構通過進一步限制反向電壓,擴展了MAXN的IBC優勢,因此即使旁路二極管失敗,溫度也會保持在壓力材料或存在安全風險的水平以下”。
“簡單說,就是Maxeon7這種IBC電池,具有較好的溫度不敏感性。溫度不敏感性會直接影響光伏發電的熱斑產生和發電效率(對溫度的變化不敏感,即溫度提高時,電池效能下降較小)。”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現在一般的電池組件工作溫度都會在120度左右,而同等工況下,Maxeon7的工作溫度只有50多度,這將顯著提高光伏發電效率及發電量。”
上述光伏業內人士介紹,相對于目前比較火熱的HJT(異質結)、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鈣鈦礦等未來電池技術,IBC最為前沿,卻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被業界所認可。
“究其原因,除了其他未來路線仍然存在技術難點,以及產業化受限于材料、設備尚未實現國產化替代之外,最核心在于他們的專利不同程度上‘受制于人’。但中環股份與MAXN以及SunPower、道達爾的合作,無疑令其可優先分享到IBC的發展紅利。”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掌握的上述內部資料還顯示,“Maxeon7有望實現更高的效率,同時允許簡化流程(生產),降低成本”。
某光伏企業技術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據說Maxeon7的生產可以縮短工藝流程。更重要的是,其可實現去貴金屬化以降低成本。同時,據預測,Maxeon7產業化的光電轉換效率可達到26%,且未來這一轉換效率還可以獲得中環股份N型210mm硅片的加持,得到進一步顯著提升”。
左手IBC右手疊瓦
中環股份形成專利“護城河”
此前(2019年3月份),韓華Q.CELLS分別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針對一家挪威光伏企業和兩家中國光伏企業提起訴訟,認為三家企業侵犯了其持有的,“與當下市占率超過80%的最主流光伏電池工藝(結構)有關的”光伏電池背表面介質膜鈍化技術(PERC)專利。
如今這一專利爭端至今仍未平息,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但與此同時,業界也由此警覺——發展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制度。
而根據中環股份公告,中環股份此番增資MAXN的核心因素之一,亦在于知識產權。
公告顯示,MAXN享有原SunPower除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全球生產和銷售網絡及“專利”;且中環股份認為,MAXN的技術創新優勢、獨有的專利技術與公司(中環股份)的制造文化相結合,通過協同創新、聯合創新,可助力MAXN成為一個跨國界和文化的海外上市的、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全球化營銷的先進制造業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顯著的商業競爭力。
事實上,除了IBC電池相關專利外,MAXN、中環股份亦可合法運用的SunPower疊瓦技術,被認為是光伏業界繼金剛線和PERC之后,可顯著降低光伏成本的下一個看點。
所謂疊瓦組件技術,是將電池片切片用導電膠互聯,省去焊帶焊接,減少遮光面積和線損,節省空間,其可較常規組件多封裝13%的電池片,從而提升功率超20W以上。
對于疊瓦技術,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此前曾表態,中環股份的組件項目聚焦在疊瓦技術,目標是拓展高端組件市場,同時采購電池也會盡可能選擇自己硅片的下游客戶,加深合作關系。
“未來IBC電池的生產將基于中環股份的高效N型單晶硅片,而中環股份N型單晶硅片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由此,IBC的發展對中環股份硅片業務的帶動效應不言而喻。”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與此同時,中環股份在組件端布局疊瓦技術,建立專利‘護城河’,并以此與其硅片客戶戰略協同,將放大中環股份的技術優勢,為其硅片業務謀取利益最大化。”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