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電池概念板塊再度全面爆發,上市剛1周的野馬電池繼續以漲停報收。但是,野馬電池董事長陳一軍、總經理余谷峰卻保持冷靜。“眼下,我們還是要在自己最具優勢的項目上發力,公司業務不能偏離主航道。”陳一軍說。
野馬電池已成立24年,陳一軍、余谷峰作為中國電池行業的老兵,對于行業均有著獨到見解。
堿性電池板塊強化成本優勢
以鋅錳電池為代表的堿性電池,堪稱電池家族的“元老”。從分類上看,鋅錳電池屬于化學電池中的一次電池,即用完無法再次儲能。幾十年前,堿性電池就是生活中必備的物品。如今,它的身影更是無處不在,家用電器、電動玩具、智能家居用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為何這種有些“古老”的電池沒有被淘汰,市場反而越來越大呢?
“經過多年發展,與目前火爆的鋰電池相比,堿性電池最大的優勢在于穩定。”陳一軍舉例稱,一部鋰電池手機,在充電后不使用的情況下,最多1個月電量就會全部自然流失,一節堿性電池的保存時間則有10年。
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堿性電池還有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余谷峰表示,耐儲存、成本低這兩大獨特優勢,讓堿性電池擁有專屬應用場景。“我們做這一行久了,在成本優化方面可以說超過了大部分同行。”
目前,野馬電池的主要市場集中在海外,特別是歐洲地區。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野馬電池海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6.98%、85.41%、85.86%和86.15%。具體來看,在野馬電池的海外收入中,歐洲的占比最高,報告期內歐洲區域占當年海外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00%、45.54%、55.19%和50.93%。其次是美國,報告期內美國地區的收入占野馬電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80%、28.79%、19.86%和17.26%。
“我們很早就瞄準海外市場,多年來在渠道等方面積累了大量優勢。”陳一軍介紹,在歐美市場,電池的使用場景更為豐富,如每家每戶必備的煙霧報警器就需要用到堿性電池。
談及未來市場的布局,陳一軍表示,野馬電池以海外市場為主的戰略短期內不會調整。“電池是一個剛性需求的產品,價格不高但數量很大,受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不大。”
加大力度打造自有品牌
“未來,我們將加強打造自有品牌的力度。”在余谷峰看來,上市除了能募集資金、加快公司發展步伐,還可以提升公司知名度,為打造自有品牌積累聲望。
作為國內頭部的堿性電池生產廠商,除了市場主要在海外,野馬電池不太為人所知的原因,還在于公司的業務模式此前以貼牌為主。
招股書顯示,在業務模式方面,此前公司主要向客戶進行貼牌銷售,客戶包括國際知名商業連鎖企業、國際知名電子設備生產廠商和大型貿易商等,如樂購、家樂福、麥德龍、迪卡儂、松下、飛利浦、三星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貼牌收入占比分別為88.65%、88.86%和88.94%,自有品牌的收入占比一直不高。
“早些年,貼牌有利于迅速打開海外市場,但隨著時代發展,現在這一模式的弊端也暴露出來了。”在余谷峰看來,這一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毛利率偏低,“所以我們未來肯定要加大力度,打造自有品牌。”
余谷峰認為,眼下各大商場平臺都在發展自有電池品牌,為野馬的突圍提供了機會。“我們在國內市場還是有優勢的,因為之前一直做的是歐美市場,產品品質一直堅持高標準,同價位下我們的質量肯定更好。”
此外,野馬電池還沿著主營業務的賽道,在提升技術水平與產能上做文章。招股書顯示,野馬電池IPO擬募資超5.5億元,主要用于電池生產線擴建改造、研發檢測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等項目。
“國內市場拓展不能只靠我們按部就班擴產能,適當時我們也考慮收購策略。”談及未來發展規劃,陳一軍表示,電池行業種類龐雜且“隔行如隔山”,野馬電池不會貿然進入全新領域,而是考慮資本運作的方式,投資收購一些合適的標的,以此擴大產業版圖。“上市提供了一個契機,無論是我們目前主營的方向,還是相關方面的配套,我們都可以用收購的方式,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不過,陳一軍也反復強調,公司的主營方向不會動搖。“我們不會跟風去做鋰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歷史原因,此前公司高層存在股權過于平均的情況。此次上市,為了保證日后經營的穩定,招股書中特意表示,為避免意見分歧令公司“陷入僵局”,公司的幾名高層在2017年10月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為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