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實習生 馮雨瑤
4月22日晚間,盛達資源發布2020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6.3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9億元。
作為國內白銀龍頭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盛達資源白銀儲量近萬噸,年采選能力近200萬噸,綜合毛利率60%以上。2020年,盛達資源之所以能夠在國內疫情趨緩后迅速復蘇,得益于公司多方面的組織管理措施和主營業務的有序推進。
年報顯示,盛達資源在疫情期間組織落實了多項疫情防控措施,并在開展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員工到崗,確保了盡早地復工復產。同時,在作業天數明顯減少的不利情況下,公司科學有序組織生產,積極推進各礦山生產組織調度不斷規范和細化,并通過增加作業臺班,優化臺班效率等方式搶抓生產進度。
攬入大型礦山資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及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盛達資源保持公司戰略定力,深入貫徹“原生礦產資源+城市礦山資源”的發展戰略,積極應對挑戰。
作為資源型企業,礦山資源是其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不斷地拓展礦山資源是盛達資源進一步聚焦礦山業務的公司戰略的有利證明。
近三年以來,公司堅持并購壯大主業的發展策略,通過收購金山礦業、德運礦業等優質礦山,實現累計白銀儲量近萬噸。在原生礦山主業不斷夯實的同時,公司積極搶抓新能源革命帶來的上游金屬材料機會,開拓新能源金屬回收業務,由此,確立了“原生礦產資源+城市礦山資源”的戰略布局。
據公司證券部人員介紹,2020年,盛達資源在疫情嚴重影響生產經營的情況下,仍堅持按照公司經營戰略,組織專業人員廣泛搜集項目信息,深入研究、實地考察國內外礦業項目幾十余項,為公司儲備了豐富的并購標的。
2021年新年伊始,盛達資源率先打響國內礦業收購第一槍,擬收購貴州鼎盛鑫礦業發展有限公司72.5%股權,并獲得了赫章縣豬拱塘鉛鋅礦的開采權。并購完成后,公司將成為國內鉛鋅儲量超過500萬噸的四強選手。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并購豬拱塘,相當于再造一個盛達資源:豬拱塘的年采選規模198萬噸,相當于上市公司四座在產礦山全部產能規模,且該礦的盈利水平也不低于上市公司現有礦山;完成達產后,盛達鉛鋅產量將由5萬噸級躍升至20萬噸級,進入A股鉛鋅第一梯隊。此次并購將使盛達資源采選規模翻番、凈利潤翻番。
深度布局城市礦山業務
城市礦山業務也是盛達資源深度布局的另一個重要板塊,旨在落實聚焦金屬資源產業鏈的發展定位。
據了解,在2019年12月30日,盛達資源成為金業環保第一大股東,正式進軍城市礦山領域;2020年12月,公司又進一步收購9.12%的股權,總計持有金業環保58.12%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公司證券部介紹,金業環保年內組織生產建設進展順利。2020年5月中旬,金業環保熔煉一線經主管部門驗收通過,并取得6萬噸/年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裝置工藝及技術全線打通。同時,巖棉一線已于1月下旬啟動生產調試,進入正常生產狀態。在建的熔煉二線至四線以及巖棉二線主體工程及設備安裝目前基本完成,預計2021年上半年可試生產,并同時申請換發20萬噸/年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金業環保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具備年處置20萬噸含鎳危廢的能力,可年產1萬噸電解鎳,以及銅粉、碳酸鈷等材料,獲得再生鎳、鉻、銅、銀、金、鈷、鈀等稀貴金屬資源。
盛達資源在年報中稱,對金業環保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三方面的戰略定位:一是環保,即對含鎳、銅、鉻等危廢的處置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污染;二是資源,即提煉有價金屬進行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三是材料,即聚焦電池級硫酸鎳、粗銅、鎳鐵合金、鉻鐵合金和巖棉等材料的生產。
從發展方向看,金業環保的定位恰好與國際新能源汽車風口相匹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國際、國內各大傳統車企紛紛轉向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小米等也紛紛下場宣布造車。而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核心的電池裝機量更是呈現爆發態勢,國內的電池行業巨頭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電池生產企業發展勢頭更是迅猛。
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有望對鎳產生強大的產量需求,從而帶動鎳資源價格的上升,為鎳金屬生產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