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
隨著國內多地“禁塑令”的陸續落地實施,可降解塑料循環產業日漸受到各界關注及青睞,甚至有部分企業開始大手筆押寶這一領域。
5月6日晚間,君正集團(601216)公告,公司擬以全資子公司君正化工為投資主體,總計207億元在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建設PBAT/PBS/PBT/PTMEG綠色環保循環產業一期項目。
公告顯示,該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約164億元,利潤總額約35億元,公司2020年營收148億元。
君正集團大舉押寶
可降解塑料產業
君正集團2003年創建于內蒙古烏海市,目前主營能源化工、化工物流兩大板塊。
2020年,君正集團共實現營收148億元,同比增長50.99%,凈利潤48.15億元,同比增長93.24%,其中基本化學原料制造業、化工物流業、鐵合金冶煉業、電力生產業分別實現營收64.07億元、58.35億元、18.10億元、10.93億元,分別占總營收比例為43.30%、39.43%、12.23%、7.39%。
5月6日晚間,君正集團公告,隨著塑料的大規模使用,白色污染成為全球公認的環境問題。1999年,國家首次提出“限塑令”。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禁塑令”,分行業、分地區禁止、限制使用傳統塑料,同時加快推廣可降解塑料、紙質包裝等塑料的可替代產品。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各地政府也集中出臺了配套政策和實施條例,大力支持可降解塑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積極推進可降解塑料對傳統塑料的替代進程,可降解塑料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在此背景下,公司擬以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君正化工”)為投資主體,在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建設年產2×60萬噸BDO及年產2×100萬噸PBAT/PBS/PBT/PTMEG綠色環保循環產業一期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約164億元,利潤總額約35億元。
2020年末,君正集團資產負債率為37.04%,總資產為336.80億元,貨幣資金為43.63億元,2020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77億元。本次擬投資項目的建設資金需求較大,可能會對公司資金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短期內財務費用和償債風險可能會有所增加。君正集團表示,本次項目資金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等。
君正集團認為,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依托現有循環經濟產業鏈積累的管理、技術和人才優勢,立足于可降解材料領域,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現有產業鏈條的綜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逐步建立公司在精細化工領域的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本項目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及公司長遠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項目投產后,預計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產生積極影響,符合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多地加快落實“禁塑令”
2020年我國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繼2008年限塑令以來再一次加大力度整治塑料污染問題,市場稱之禁塑令。
《意見》明確在2020、2022和2025年分步實現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和快遞塑料包裝等的限制使用。塑料制品需求相對剛性,短期亦無其他便利性替代用品,完全禁用難度較大,這便意味著部分傳統塑料的需求部分將向可降解塑料轉移。
記者觀察發現,目前,各省市正陸續出臺措施,加快落地“禁塑令”,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釋放有望加速。
5月6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塑料制品生產、銷售、使用的通告,其中提出,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商品零售經營者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餐飲服務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湯匙等餐具。
此前不久,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亦發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詳解,規定北京建成區范圍內外賣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據上述工作詳解,在餐飲業,除外賣、堂食使用塑料袋外,工作詳解還要求全市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自2021年7月1日施行。在批發零售業,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在會展業,明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另據了解,自2020年12月1日開始,《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正式實施。“禁塑”以來,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產、銷售和使用環節的監管力度,特別針對金鹿工業園區的物流園區加強巡查力度,從源頭上遏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流入海口市場。
目前,被廣泛應用的可降解材料包括PLA、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HA(聚羥基烷酸酯)等。其中,PLA、PBAT是可降解塑料領域主流產品。由于特性不同,PLA主要應用于可降解吸管,PBAT主要應用于可降解塑料袋。
資料顯示,2020年,改性塑料全球市場規模在4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市場規模超過1700億元。
華西證券指出,世界各國相繼推出政策推動塑料污染治理,我國禁塑限塑重拳出擊下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假設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30%,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達到332萬噸,在可降解塑料均價2萬元/噸的情況下,市場空間將在2025年達到660多億元人民幣。隨著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可降解塑料應用的不斷擴大,這一市場需求將得以更大程度上的釋放。在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提升的情況下,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將保持,擁有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產能的生產企業仍將受益。
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上市公司在建/擬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項目,就包括萬華化學、金發科技、長鴻高科、金丹科技、恒力石化、齊翔騰達、瑞豐高材、莫高股份、道恩股份、東華科技等10余家上市公司,項目涉及資金近200億元,而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相關項目涉及總金額已超過500億元。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云宣認為,目前塑料制品的替代產品尚處于產業發展前期階段,規模小而分散,且需要大量的研發、設備和試驗投入,相對成本較高。隨著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相信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終端,全產業將對環境友好型材料達成共識,市場需求量和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低,相關制品的價格也有望變得越來越便宜。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