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蘭雪慶
5月27日,恒順醋業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鎮江恒順商場有限公司擬以1147.57萬元收購鎮江恒潤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恒潤調味品”)100%股權,因公司控股股東恒順集團持有恒潤調味品55%股權,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提及本次關聯交易的目的及影響,恒順醋業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有利于實現公司對現有產業布局實施戰略性調整,整合營銷資源,統一規范銷售渠道,有效發揮區域渠道優勢,進一步規范和減少公司關聯交易。
多措施并舉補足營銷短板
近年來,隨著調味品行業入局者不斷增多,品牌擠壓競爭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恒順醋業對市場營銷的投入也不斷加大。去年以來,公司推動八大戰區落地,并賦予戰區營銷總人事、費用投放權利,推動因地制宜的市場策略,同時打造樣板市場,全國適配推廣。
受益于營銷改革落地紅利,公司今年一季度經銷商開拓力度創歷史新高,期內凈增經銷商123家,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17億元、歸母凈利潤0.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98%、3.89%;其中,醋、料酒分別實現營收3.32億元、0.91億元,同比增長10.47%、12.67%。
此外,為聚焦調味品主業,恒順醋業于今年4月份宣布擬以1835萬元將所持有的鎮江恒達包裝45.95%股權轉讓給鎮江國有投資控股集團。在日前召開的2020年股東大會中,恒順醋業通過引入董茂云、尹正國等外部專家進入董事會,聚焦營銷改革創新。據悉,目前董茂云現任寧波大學法學院教授,尹正國為上海正名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曾任聯合利華品牌經理、卡夫食品高級品牌經理、漢堡王中國區首席營銷官等職位,在快消品營銷管理經驗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員工營銷激勵機制外,公司還發布了股份回購方案,擬以自有資金(不超2.81億元)回購不超1002.96萬股(不超總股本的1%),最終回購股份全部用于股權激勵,以完善公司管理團隊和核心員工持股的長效激勵與約束機制。
有券商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恒順的營銷步伐逐步加快了,從開拓經銷商渠道、剝離非主業、引入營銷專家進入董事會、加大放權和員工激勵力度等措施看,公司的營銷改革思路十分清晰,隨著數字化管理效率和品牌勢能的提高,公司有望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
餐飲業復蘇拉動調味品增長
從行業角度看,調味品產業經歷了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黃金發展期,目前行業整體進入緩速增長時代,演變為從擴容式競爭到擠壓式競爭狀態。據太平洋證券蔡雪昱、李鑫鑫分析,2020年在疫情沖擊之下,調味品行業體現了必需品高穩定的特性,行業收入利潤增速雖低于往年,但基本與往年持平。而今年一季度,調味品行業利潤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為調味品行業為數不多的利潤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季度,主要是成本壓力和入局者增多,在位者加大費用投放。
不過從疫情后期國內餐飲端消費復蘇情況看,我國調味品行業今年走勢是否能改善?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餐飲業總營收分別為3.8萬億元、4.2萬億元、4.6萬億元、3.9萬億元,今年大概率會超過4.8萬億元,那就是說整個中國的調味品行業,依托餐飲行業的高速增長擴容,也享受到整個行業的一個紅利。但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調味品企業介入整個餐飲行業的黏性有多高,產品匹配度有多高,從整個基本面來看,我們看好整個調味品,特別是復合調味品未來發展的趨勢,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的資本在加持復合調味品,這是行業的核心原則。”
隨著入局者不斷增多,國內調味品產業銷售品類、渠道已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定制企業與非定制企業相互滲透。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調味品企業如何才能在餐飲市場殺出重圍?
對此,朱丹蓬表示:“首先至關重要的一點,即是企業對于餐飲行業的參與度有多高,像海天為什么能夠得到高速、穩定的發展?關鍵是其餐飲渠道跟家庭大眾渠道是五五開的,那就是說整個消費升級對公司有好處,整個餐飲行業的增量也給其帶來紅利,這就是關鍵。所以渠道的完整度、渠道布局的策略很關鍵,整個全產業鏈的完整度也非常重要。”
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疫情后餐飲端消費需求量看,今年調味品行業走勢值得期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調味品企業應從產品創新、渠道、商業模式、組織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才能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占據優勢地位。”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