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蘭雪慶
隨著國產創新藥蓬勃發展,本土醫藥創新外包服務需求快速擴張,國內CDMO(定制研發生產)企業成為了資本關注的焦點。6月25日,諾泰生物發布公告,于24日當天共接受了國金證券、中銀基金、中信證券、重陽投資等35家機構調研。
今年5月份新上市的諾泰生物是一家聚焦小分子化藥CDMO業務及多肽自主選擇產品業務的公司,近年來該公司的CDMO及自主選擇產品業務增長迅速。諾泰生物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對未來發展進行規劃展望:“在CDMO方面,公司將進一步加大資源配置,向價值鏈更高的方向去發展;在多肽特色原料藥方面,公司將進一步發揮技術優勢做好多肽原料藥,適當利用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優勢發展有競爭優勢的制劑品種,同時穩步推進創新藥的研發。”
CDMO技術優勢凸顯
資料顯示,近年來快速增長的CDMO業務是諾泰生物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公司已獲得國際大藥企認可,已形成管線梯隊,主要客戶包括因賽特、吉利德、勃林格殷格翰、福泰制藥、前沿生物、碩騰等數十家國內外知名創新藥企。
據東吳證券研報分析,公司已經在小分子化藥CDMO相關領域搭建起基于精準控制的手性藥物技術平臺和基于本質安全的綠色工藝技術平臺,使得公司常年能夠承接技術難度較大的CDMO項目。同時,公司的技術水平體現在它的毛利率上,2020年公司定制類產品及技術服務毛利率達到61.09%,處于業內極高水平。
“公司目前CDMO產品毛利率較高,這與公司商業策略有關,公司過往會傾向于選擇具有較高技術壁壘、較大開發難度的項目從而獲得技術溢價。”諾泰生物表示:“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承接的項目增多,預計未來毛利率會略有下降,但是公司致力于通過技術競爭優勢獲取較高毛利率,因此,未來CDMO的毛利率依舊能夠維持在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制藥企業為了降低藥品研發生產成本,通過專業化分工提高新藥研發效率,紛紛選擇委托CDMO企業生產定制化的中間體、原料藥等。
對于國內CDMO產業發展近況,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相比于國外,目前國內CDMO產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與此同時,行業技術水平、質量體系不斷與國際接軌,加上我國在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上的成本優勢,全球產業鏈(訂單)正在向國內轉移。”
在宋清輝看來,在國際大型藥企的帶動和中國鼓勵新藥研發政策的環境下,中國CDMO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十分廣闊。那些擁有更高服務水平、更好質量體系的行業領先企業或會最先獲益。
談及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策略,諾泰生物對投資者表示:“未來,公司希望綁定成長較快的中型bio-tech企業,這類客戶通常對CDMO的技術要求較高,同時又具備很好的成長性,公司致力于成為其長期合作伙伴,與其共同發展。未來也在考慮導入增加一些大型藥廠作為公司客戶。”
多肽自主選擇產品快速增長
記者注意到,2020年公司定制類產品與技術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0.6%的同時,自主選擇產品(高端仿制藥、原料藥、制劑)的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其去年收入同比增長97.1%。
據國勝證券研報分析,公司2018年收入體量僅0.19億元,2020年已達到1.53億元。其中,多肽為主、小分子為輔。在心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治療領域,公司布局了多個壁壘較高的高端仿制藥原料藥或制劑,并突破了長鏈多肽藥物規?;笊a的技術瓶頸,建立了基于固液融合的多肽規模化生產技術平臺,具備了側鏈化學修飾多肽、長鏈修飾多肽數公斤級的大生產能力。
此外,公司高端仿制藥管線豐富,布局超18個小分子、多肽項目,原料藥管線中4個已獲批準,3個處注冊申報階段,據中泰證券研報分析,公司原料藥步入收獲期,制劑產品胸腺法新入圍第五批國采名單,有望憑借原料藥制劑一體化成本優勢中標放量。
在新藥研發方面,公司SPN009臨床前數據優異,預計今年申報IND;創新藥項目GLP-1激動劑SPN009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完成毒理試驗后遞交臨床申請GIP/GLP-1與GLP-1/GCG雙靶點項目處早期階段。未來隨著公司新藥研發不斷推進,項目轉讓收入也有望帶來一定業績彈性。
談及公司自主選擇產品的未來市場前景,有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諾泰生物過去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多肽藥物自主選擇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多個原料藥及制劑項目處于審批的各個階段,未來隨著項目依次獲批,尤其是磷酸奧司他韋、利拉魯肽產品等大品種的獲批放量,公司將進一步迎來快速增長。”
(編輯 崔漫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