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前有周期股“逆風翻盤”,后有“寧組合”殺出重圍。它們既是網友整理出來的最熱風口,也是投資者不吝“用腳投票”的熱門賽道。截至二季度末,重倉這些行業的績優基金成為投資人增持的新寵。
“用腳投票”背后隱藏著行業變化格局——成長風格上位,藍籌韜光養晦;“茅指數”冷,“寧組合”熱;持有人贖舊買新,上演“大騰挪”。
頂流基金經理的新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張坤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達1344.78億元。其中,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截至二季度末的規模為287.01億元,較上一季度末的314.64億元縮水27.63億元。其余三只基金的規模比上一季度末均增長,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二季度末規模達898.9億元,較上一季度末的880.2億元增加18.7億元;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二季度末規模為116.98億元,易方達亞洲精選二季度末規模為41.91億元,較上一季度末分別增加11.23億元、11.37億元。
截至6月底,劉彥春管理的6只產品規模達1163.01億元,較一季度末的1015.80億元增加147.21億元。其管理的6只產品中,有4只產品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和景順長城鼎益的規模增長最為顯著。前者規模從一季度末的496.69億元增加85.67億元至582.36億元,后者規模從一季度末的197.81億元增加56.06億元至253.87億元。景順長城績優成長和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兩年兩只產品規模較一季度末則出現微降。
盡管從數字來看,規模變動不多,但是對于此前以“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為特點的“買基”風格來看,“穩定”、“微降”變化的指標意義更強。
看榜買基規模隨著業績跑
資金總是往收益更高的地方扎堆,這一次也不例外。作為上半年風頭最勁的新頂流,林英睿依靠一季度重倉煤炭股在順周期行情中脫穎而出,在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集體“熊市”中逆勢而上,長時間占據榜首。
一季度末,當時的領跑基金廣發價值領先管理規模為45.87億元。二季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廣發價值領先管理規模(A/C類份額合計)已達81.33億元,同時也助力林英睿總管理規模突破百億,站上150億元關口。
去年被稱為“滯銷基金經理”的丘棟榮今年規模激增。數據顯示,其掌管的4只產品今年整體業績表現不俗,其中以中庚小盤價值表現最佳。據二季報,截至6月末,中庚小盤價值的規模為31.74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78億元,增幅達45.28%。
另一方面,業績排名靠后會遭持有人無情贖回。交銀基金經理楊浩在管的3只基金今年二季度凈值表現一般,3只基金規模在二季度也有所下滑,最新為325.95億元,減少41.19億元。
無獨有偶,作為鵬華基金具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梁浩管理的基金二季度業績較為平庸,其獨自管理的鵬華新興產業二季度份額凈值增長率為-0.4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11.50%。截至二季度末,梁浩在管基金共有6只,規模為329.28億元,較一季度末的373.23億元減少43.95億元。
風吹量動好賽道的風口
二季度以來,“你(鋰電)要(醫藥)相(醫美)信(芯片)光(光伏)”賽道出彩,它們既是投資人大舉加倉的黃金賽道,也是“俘獲”基民芳心的大招。
“能源一哥”鄭澤鴻的代表作——華夏能源革新在二季報成為市場上首只規模突破200億的新能源主題基金,依舊保持此賽道規模第一的“王座”,基金規模為224.10億元,較一季度增加120.40億元。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趙詣公布了二季度業績,借助新能源板塊走強,旗下基金產品收益再度報喜。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基金二季度凈值增長42%,管理規模由一季度末的116.67億元升至199.01億元。
“醫藥女神”葛蘭管理的基金二季報也悉數出爐。截至二季度末,葛蘭旗下基金總規模達848.54億元,較上季度增加近200億元。其中,中歐醫療健康的規模已達504.98億元。整體來看,葛蘭在管基金規模在二季度邁上新臺階,達到848.54億元,距離“千億頂流”陣營又近了一步。而另一位管理醫藥主題基金業績出色的女基金經理——工銀瑞信基金趙蓓在管規模同樣大幅增加至224.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開源新經濟、金鷹民族新興、前海開源公用事業等多只今年業績亮眼的基金同時發布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對于限購的原因,有基金在公告中稱:“為保護現有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穩定基金規模,追求平穩運作。”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