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8月3日,永興材料發布了2021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47億元,同比增長36.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85.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136.31%;基本每股收益0.76元。
永興材料表示,2021年上半年度,公司圍繞“特鋼新材料做精做強、鋰電新能源形成規模”的目標,堅持“特鋼新材料+鋰電新能源”雙主業發展戰略,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特鋼新材料業務穩定發展,鋰電新能源業務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雙輪驅動優勢逐步顯現。
鋰電新能源業務增長迅速
作為國內不銹鋼棒線材龍頭企業,永興材料近年來在維持特鋼新材料業務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第二主業,持續進軍鋰電領域。
永興材料自2017年開始進軍鋰電領域,在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公司在鋰電新能源領域的主要平臺,投資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及配套選礦項目;收購江西旭鋰礦業有限公司(已更名為江西永誠鋰業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權,提高原材料處理能力;取得宜豐縣花橋鄉白市村化山瓷石礦采礦許可證,為碳酸鋰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保證,并鎖定原材料成本。
從半年報中披露的業績來看,永興材料選擇進軍鋰電領域或是不失遠見的。如今,永興材料鋰電新能源板塊已建成涵蓋采礦、選礦、碳酸鋰加工三大業務在內的新能源產業鏈,業務運營良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8億元,占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5.68%,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公司鋰電新能源業務處于滿產滿銷狀態,實現碳酸鋰銷量5448噸。”永興材料董秘徐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碳酸鋰訂單分為長單和散單兩種,長單以上月SMM價格為基礎進行定價,散單以最新的平臺價格為基礎進行定價。目前下游對鋰鹽產量需求旺盛,公司生產的碳酸鋰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與此同時,布局全產業鏈的永興材料對鋰市場上下游也有著更強的理解和感知。公司如何判斷下半年鋰行業走勢?
徐鳳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上游鋰鹽材料的需求持續增長,自2020年末起鋰鹽價格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并逐漸穩定在合理區間。“受近期澳洲主力鋰礦Pilbara在BMX電子平臺上拍賣鋰精礦以1250USD/t(FOB)價格成交及下半年下游產能增加對上游鋰鹽需求增長的影響,鋰鹽價格有望再度上升,公司對鋰電新能源行業持樂觀態度。”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王介超則認為:“‘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鏈增長確定,碳酸鋰需求有望維持高景氣,但鋰資源供給處于緊缺狀態,加之鋰資源主要依賴進口,供應與原料價格的不穩定性均制約著國內鋰鹽生產企業的產能釋放。永興材料具備優質的上游云母鋰礦資源優勢,云母鋰作為國內資源,相對于鋰輝石供應安全穩定,擁有國內礦產資源的鋰鹽生產企業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特鋼新材料業務穩中向好
除了鋰電新能源板塊發展迅速外,永興材料的特鋼新材料業務也是穩中向好,是公司當之無愧的“現金奶牛”。
報告期內,永興材料特鋼新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62億元,歸母凈利潤1.95億元,實現銷量15.19萬噸,同比增長14.16%。同時,公司還根據產品盈利能力及客戶需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增加了特殊合金材料、交通裝備制造等領域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單噸毛利維持在較高水平,帶動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此外,由于永興材料主打高端化、差異化路線,下游客戶的認證門檻較高、粘性較強。公司的不銹鋼棒線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產品主要應用于裝備制造領域的關鍵部件,終端客戶往往對產品的材質、性能和質量穩定性有著較高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供應商認證壁壘。
“經過多年深耕,永興材料在業內具備了較高知名度與認可度,目前已經取得中石化、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等終端核心客戶的認證資質,是國內不銹鋼長材龍頭企業,不銹鋼棒線材國內市場占有率長期穩居前三。”徐鳳表示。
這與永興材料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是分不開的。據悉,永興材料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每年持續投入大量研發經費,用于技術創新和改造,提升工藝技術水平。對研發創新的執著也使得永興材料的多項關鍵技術在行業內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永興材料擁有特鋼新材料相關專利86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隨著公司研發技術的積累,以及高性能不銹鋼連鑄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年產25萬噸高品質不銹鋼及特種合金棒線項目等智能制造項目的投入使用,永興材料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不斷實現進口替代,為高端材料國產化做出貢獻。
(編輯 喬川川)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