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向炎濤
見習記者 蒙婷婷
近年來,中歐陸路運輸系統發展突飛猛進,為加深亞歐大陸各地區之間的全方位聯系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據《人民日報》報道,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4萬列,打通73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60多個城市,運輸貨品達5萬多種,中歐班列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增添更多動能。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中歐班列這支連接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中,諸多A股上市公司身影閃現,它們為中歐班列的順利運行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有力支撐。同時,中歐班列也為促進相關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運達科技、中遠??氐裙?/strong>
助力中歐班列運行
“運達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成都貨安計量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合作開發的以電子施封鎖為信息采集終端的物聯網安全監控平臺,于2017年開始在中歐班列上投入使用。”運達科技董秘戢荔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迄今為止,該平臺已應用在成都、重慶、西安、上海等二十多個城市的中歐班列上,為近7萬個集裝箱提供了國內外全程門到門軌跡追蹤和狀態監控服務,提高了各地中歐班列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證中歐班列的安全開行,也為國鐵集團的總體管控提供了精確的運行數據和各項統計分析功能。
中遠海運集團旗下公司同樣較早就涉入中歐班列相關業務當中,其旗下以航運及碼頭經營主業的上市公司中遠???,近年來積極推進全球物流落地,快速發展中歐鐵路班列、中歐陸??炀€等國際陸海新通道建設。“公司立足海運主業,積極發展端到端延伸服務,不斷增強全球集裝箱供應鏈業務發展能力,拓寬服務通道為客戶創造價值。”中遠??叵嚓P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2017年,中遠海運集團收購了由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持有的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的部分股權?;魻柟箹|門無水港主營集裝箱班列國際中轉業務、物流和多式聯運、倉儲服務等,是中遠海運集團成立以后首個境外鐵路資源投資項目。不僅如此,中遠海運還獨家經營江西首條“點對點”中歐雙向班列等,其參與的多條中歐班列項目為國內多個地區的對外經貿往來搭建了雙向“快車道”。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為何發車點在四川盆地的中歐班列能跑出驚人的速度?這要歸功于鐵建重工、山河智能、五新隧裝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推出各類型地下作業設備,打穿山脈跨過河流,將鐵路裁彎取直,變天塹為通途,讓中歐班列順暢的奔跑起來。
鐵建重工長期致力于盾構機國產化技術,董事長劉飛香表示:“鐵建重工針對超惡劣自然環境、超風險地質條件、超常規長大隧道,研發新一代超級地下裝備,打造能應對極端工況的綠色智能裝備。目前,我們的產品已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歐班列為企業發展
和產業優化升級帶來紅利
伴隨著中歐班列增長加速,參與中歐班列相關業務以及為其提供服務的企業們也將有望分享發展成果。
據悉,中歐班列大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呈現井噴式增長,僅2020年一年內就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并首次突破了“萬列”大關。
中遠??叵嚓P負責人介紹:“公司正穩中有序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保證了國際貿易大通道的暢通。”
“中歐班列物聯網安全監控平臺加載了中歐、中亞全境主要鐵路線路地圖,提供準確的鐵路全程軌跡追蹤和數據分析,實現了鐵路施封交接和運輸狀態監控功能二合一。隨著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運達科技的中歐班列安全監控平臺也將不斷擴大應用,助推公司的品牌和效益提升。”戢荔表示,電子施封鎖作為新一代信息化的鐵路貨運交接工具,得到了中歐班列沿線各國鐵路部門的認可。
更重要的是,除了參與相關業務的企業有望獲益以外,中歐班列也有望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的優化發展帶來紅利。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戰略顧問湯繼強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我國2020年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已躍居全球第一,其中,包括無水港在內的港口貿易等為對外出口帶來了巨大增長。“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交往的新的重要基礎設施與連接通道。過去我們跑歐洲裝貨比較滿,返回放空率較高,現在這一狀況得到有效改善,一大批貨品通過中歐班列來到中國,使中國老百姓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海外產品與服務,助力我們優化供給側改革。”
四川(西部)經濟文化發展研究院財金商貿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認為,中國企業們以中歐班列為依托,與沿線國家共同合作園區建設、資源開發等工作,不僅擴大了流通貿易、拓寬產品銷路,也助力了當地的基建和企業擴大再生產,實現雙贏。
有分析表示,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僅為海上運輸的1/3,而運輸成本只有空運的1/6到1/8,盡管目前中歐之間貨物運輸絕大部分仍然依靠海運完成,隨著亞歐大陸鐵路運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通關標準更加協調便捷、各條班列線路之間整合提速,中歐班列的優勢將進一步突顯。
(本報駐湖南記者肖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