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見習記者 蒙婷婷
作為A股鋰業龍頭企業,天齊鋰業已連續兩年承壓的業績在2021年中報季迎來了增長,公司上半年業績順利實現扭虧為盈。在鋰行業的高景氣度和公司“降負債、降杠桿”工作持續推進之下,其市場熱度維持高位。9月1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天齊鋰業本周兩次接受投資者調研電話會議,超過170名機構投資者參與,其受到的市場高關注度可見一斑。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齊鋰業之前的并購行為引來了債務壓力,公司“負重前行”后終于迎來了重大轉折,之前布局的全球優質鋰礦和鋰鹽資源也迎來了收獲期。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鋰鹽產品價格的走高,助力天齊鋰業的業績扭虧為盈,下一步可能迎來大幅盈利。
資產負債率下降至約63%
受益于鋰化合物產品在報告期內量價齊升等有利因素,2021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23.51億元,同比增長25.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79.75萬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6.97億元,已實現大幅扭虧。
天齊鋰業此前因為收購SQM23.77%的股權導致35億美元并購貸款債務高企,財務費用和資產負債率的大幅提升拖累了公司業績。2021年,公司成功引入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其旗下子公司,這是天齊鋰業達成“降負債”目標的重要一步。
公司在本周的機構調研會議上表示,子公司TLEA完成了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IGO的交易后,銀團并購貸款主體公司已償還并購貸款本金12億美元及對應的全部利息,并于2021年8月進一步償還本金0.11億美元及對應的全部利息。“截至目前,并購貸款本金余額約為18.73億美元,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至約63%,資產負債結構得到改善,現金利息支出減少,財務費用明顯降低。此外,銀團并購貸款部分再次展期條件已成就。”公司介紹道。
資料顯示,天齊鋰業具有較強的鋰資源儲備優勢和產能優勢,是全球極少數同時布局優質鋰礦山和鹽湖鹵水礦兩種原材料資源的企業之一。公司中期規劃鋰化工產品產能合計超過11萬噸/年;控股子公司泰利森的鋰精礦建成產能達134萬噸/年,規劃產能達194萬噸/年。此外,旗下澳洲奎納納年產4.8萬噸氫氧化鋰項目和遂寧安居年產2萬噸碳酸鋰項目處于建設或調試階段。
據介紹,目前澳大利亞奎納納一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調試工作正在按既定計劃順利推進,天齊鋰業將力爭實現在2021年底前達到可銷售產品狀態、工廠進入正式運營試生產的階段性目標。一期氫氧化鋰項目投產后,其產品將主要銷售給SKI、Northvolt等現有訂單客戶實現現金流,并將為二期氫氧化鋰項目的重啟打下基礎。
鋰鹽價格繼續上行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以來,鋰業價格顯著上漲,但據天齊鋰業在機構調研時介紹,公司所簽銷售合同陸續執行,鋰產品銷售均價與市場上觀察到的現貨價格相比具有滯后性,因此,鋰產品市場價格增長“無法完全體現到公司2021年半年度業績中”。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們對于行業趨勢普遍保持樂觀預期,行業紅利或將推動天齊鋰業未來經營業績進一步向好。
卓創資訊分析師韓敏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半年伊始,國內鋰鹽價格重啟上漲走勢,直至9月初,市場漲勢不減。從后續月份來看,國內供應偏緊仍將支撐市場價格繼續走高。國產方面,原料緊張,提鋰企業生產難以放量;進口方面,海外進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貨源補充不穩定。而傳統旺季即將到來,終端消費有繼續增量預期,下游對鋰鹽需求量將繼續提升,市場價格繼續上行是大概率事件。”
祁海珅分析表示,今年的鋰電池供不應求,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鋰原料碳酸鋰的產能不夠,而高續航里程和高安全性的新能源汽車對于高鎳三元電池的需求也很旺盛,也直接帶動了氫氧化鋰原料的需求。“今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銷量明顯加快,全球燃油汽車電動化的速度出乎意料,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很可能會持續升溫,對于鋰電池的需求將繼續加大,行業也會保持較高景氣度,加上儲能市場對于鋰電池產品的需求也在出現快速放量態勢,未來5年的儲能市場對于鋰電池的總需求可能會達到300GWh。”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則認為,推動鋰行業價格上漲的要素集中出現是比較罕見的,市場反應稍顯過大,相信隨著產能補充和市場供給的補充,相關因素的影響減弱,鋰業原料及其產業鏈價格暴漲的局面將會改變。“資本吹捧和加持下的鋰電存在著過熱的問題,其估值也被高估。按照以往的經驗,所有被資本熱追的板塊,都有一個回調過程,這個回調就是‘擠泡沫’的過程。但電動汽車行業方興未艾,作為電動汽車行業配套的動力電池及鋰電原材料處在行業成長階段。行業供給不足,供不應求,競爭不激烈,行業處于藍海,企業能享受到行業成長紅利。目前鋰電行業會有過熱,不過考慮鋰電新能源未來的需求,看不到過剩的跡象。大部分上市公司目前正在全球積極布局鋰資源。”
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雙碳”目標下,鋰電發展被推向了時代浪尖,上游鋰資源供給的質量、品位和數量規模將決定鋰電行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作為掌握了國內外最好鋰礦資源的企業,公司將開始一場馬拉松式的奔跑。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