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立平
10月27日晚間,鹽湖股份發布2021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7.9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15億元,同比增長75.41%。其中,今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6.01億元,同比大增117.56%。
公告顯示,公司業績提升主要受益于報告期內氯化鉀及碳酸鋰產品價格上漲。前三季度,鹽湖股份主營業務氯化鉀產銷穩定,氯化鉀產量約390.08萬噸,銷量約384.44萬噸;與此同時,子公司藍科鋰業2萬噸項目部分裝置已投入運行,碳酸鋰產量大幅提升至1.63萬噸左右,銷量約1.5萬噸。
同時,今年以來,氯化鉀價格漲幅超80%,碳酸鋰價格更是漲幅超2倍,在第三季度突破12萬元/噸,截止到目前已達19萬元/噸。在雙主業均邁入高景氣行情之際,鹽湖股份保供穩產,實現業績穩步高速增長。
“終端新能源汽車利好支撐,下游正極材料新建項目積極布局,未來市場需求將持續增加。”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分析師曲音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酸鋰市場原料端供應與產品端供應整體增量相對有限,近兩年碳酸鋰市場仍會處于供需錯配的格局。”
鹽湖股份表示,未來公司核心理念是構建“資源+資本+科技+市場”,貫徹“一核兩翼、多點支撐、生態優先”戰略部署。“一核”:以提升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核心;“兩翼”:一是鉀肥業務,二是鋰電新能源材料業務。
鉀肥價格有望持續高位
鹽湖股份是國內的最大鉀肥生產企業,產能穩定在500萬噸/年,其鉀肥供給量占據國內70%以上。當前,受到全球疫情、地緣政治、糧食安全戰略等因素影響,國內外鉀肥供給呈緊平衡,且需求仍在大幅增長,帶動鹽湖股份鉀肥生產量價齊飛。
數據顯示,三季度工碳均價10.5萬元/噸,同比上漲207.3%、環比上漲28.9%;三季度氯化鉀(60%粉)均價3192元/噸,同比大幅上漲74.4%,環比大幅上漲32.7%。
中宇資訊分析師蘇文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國際市場整體上漲的大環境下,國內市場鉀肥的價格并沒有做到特立獨行,而是和國際市場一樣一飛沖天,價格一張再漲,升至歷史第二高位,而在觸及頂峰后,鉀肥市場并沒有出現“滑鐵盧”式的下滑,而是選擇了高位保價措施。由于當前市場貨源屬實緊張,外加近期國際價格持續大漲,以及十一以后尿素價格持續攀升,三者持續的刺激下,十一后國內鉀肥價格有小幅上漲波動,甚至又出現了一貨難求的局面。
報告期內,鹽湖股份主營業務氯化鉀產銷穩定,氯化鉀產量約390.08萬噸,銷量約384.44萬噸。
興業證券分析師表示,鉀肥關系到國家最根本的糧食安全,鹽湖股份在保障中國鉀肥供給方面具有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是國家戰略資源的保障。在全球貨幣寬松、疫情復蘇、糧價上漲,供需長周期趨緊情況下鉀肥價格有望持續高位,公司擁有500萬噸鉀肥產能有望持續受益。
鹽湖股份也曾表示,一定要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加強鉀資源整合及產業鏈延伸,不斷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確立公司在鉀肥市場中的絕對競爭優勢。
未來將不斷發力鋰產業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呈現出頗為火爆的行情。
從5月份開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產量已經超過三元動力電池。從7月開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已經超過了三元電池。而磷酸鐵鋰材料的鋰源就是碳酸鋰,包括工業級碳酸鋰,準電碳,電池級碳酸鋰。
三季度,鹽湖股份旗下藍科鋰業2萬噸項目部分裝置已投入運行、7月開始碳酸鋰日產量已達100噸/天。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碳酸鋰產量約1.63萬噸,銷量約1.5萬噸,Q3碳酸鋰產量已高達0.78萬噸,銷量高達0.76萬噸,環比增長分別高達39.7%和52.7%,隨著Q4裝置完全達產,全年碳酸鋰產量有望達2.4萬噸以上。
鹽湖股份在此前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透露,藍科鋰業生產的碳酸鋰使用公司生產鉀肥后的老鹵水,擁有自主專利的吸附劑制造技術、吸附提鋰技術,其成本相對具有一定優勢,下一步公司將通過優化工藝技術、降低消耗、降低采購成本和提高產量等方式,進一步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在供不應求的格局下,碳酸鋰的價格年內已經不斷上漲。
據上海鋼聯最新數據顯示,10月25日碳酸鋰、電解液、六氟磷酸鋰價格分別再上漲1000元/噸、1000元-2000元/噸、5000元/噸。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從年初的5.38萬元/噸上漲至近日的19.34萬元/噸,漲幅達259%。
上述分析師表示,鹽湖股份是未來中國鹽湖集團的骨干企業,定位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正迎來經營改善、量價齊升的機遇期。
鹽湖股份日前還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鋰產業是公司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公司加強業界龍頭企業交流溝通是為了借鑒相關企業成功經驗,更好的規劃公司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
鹽湖股份表示,擴大鋰產業主要是從單一碳酸鋰發展到碳酸鋰、氫氧化鋰、氯化鋰、金屬鋰、磷酸鐵鋰等多種產品,形成系列化、高質量、多樣化產品體系。
(編輯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