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元宇宙”無疑是資本市場最為火爆的概念之一。從facebook宣布改名,到國內字節跳動宣布90億元收購pico,一時間海內外的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宣布布局“元宇宙”。日前,A股上市公司風語筑宣布,要進一步加碼VR賽道,涉足“元宇宙”,公司股價也應聲大漲。
追投VR內容
日前,“元宇宙時代的跨界融合”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風語筑宣布正式布局“元宇宙”賽道。
風語筑將進一步追加對VR內容企業北京為快科技(VeeR)的投資,以此體現公司進一步推進VR行業發展、積極布局“元宇宙”賽道的決心。記者注意到,去年4月,風語筑便和北京為快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兩者將聯手探索VR+影視、VR+文旅、VR+展覽、VR+線下娛樂等眾多行業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為快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專注于“VR內容”的企業,目前旗下擁有線上VR影視平臺VeeR和線下VR影院品牌“零號空間”。
為何會選擇從VR內容這一領域切入?北京為快科技創始人葉瀚中表示,“元宇宙”的盡頭是優質內容,而VR是即將大規模實現“元宇宙”商業化的入口。“利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的VR體驗是一種重度體驗,用戶要拿出獨立的一兩個小時來使用,因此他需要更好的內容供給,這點跟現在大規模生產的短視頻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風語筑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從事數字文化展示產業的企業,專注于城市體驗館裝飾及展示設計施工一體化工程,主要為客戶提供數字文化展示技術創新體驗系統解決方案。公司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2.47億元,同比增長36.21%;實現歸母凈利潤3.91億元,同比增長42.27%。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05億元,同比增長25.62%;實現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下降11.16%。
因涉足“元宇宙”,風語筑股價近期出現大漲,公司11月11日晚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公司在元宇宙賽道的布局尚處于探索嘗試階段,目前僅為計劃,尚未實質性推動相關業務,具體業務模式尚不確定。“元宇宙”尚處于概念階段,其實現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風語筑表示,截至目前,北京為快科技尚未實現盈利,公司對其的投資規模尚不確定,擬追加的投資尚未到位,預計對公司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此外,浙江風語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與元宇宙相關業務尚未正式開展。
“融合”才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最近備受追捧的概念,卻鮮有人能將之描述清楚。“我們現在有個困境,就是一邊指責有些公司在蹭‘元宇宙’的熱度,一邊又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一位業內人士如此描述目前的尷尬,“‘元宇宙’其實不是某個節點、某個產品,它就像是下一個互聯網,它本身就是一個足夠龐大的生態,正因為能夠容下大量的行業,‘元宇宙’才擁有如此的魅力。”
那么,“元宇宙”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呢?安信證券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焦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元宇宙”是囊括現實物理世界、數字化everything的虛擬集合。也許這還太抽象,但結合其他幾位業內人士的見解就不難發現,“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實現虛擬與現實的“融合”。
“‘元宇宙’的終局在于實現人機協同。”焦娟認為,這意味著虛擬世界的物品將會對真實世界的人們帶來影響,“比如某種經濟系統勾連起虛實兩個時空”。也正是基于此,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技術對“元宇宙”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認為讓用戶在線上積累的人際關系鏈,也是實現虛實勾連的重要手段。”oasis創始人尹桑如是說。
如今看來,走向“元宇宙”的道路無外乎VR和AR兩大技術,而這種“融合”在視+AR創始人涂意看來更為顯著。作為一家提供AR基礎設施服務平臺的創始人,涂意認為,AR與現實的融合更為重要。他表示,由于擁有現實場景作為依托,AR相較于VR擁有更好的代入感,也擁有比VR更快普及的可能,“但這就要求AR的創作與現實環境本身要形成更好的融合,才能給用戶帶來最好的交互”。
不過,目前看來,行業整體步入爆發期尚需時日。“我認為只有等全球VR硬件設備出貨量達到1億,國內高頻用戶的數量達到1000萬,整個行業才算真正進入爆發期。”葉瀚中估計,要想達到這個數字,行業恐怕還需要經歷三到五年的積累。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