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李亞男
高額擔保在兩市屢見不鮮,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過高的擔保率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這些公司稍有行差踏錯,就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在《證券日報》記者采訪過程中,上市公司對此話題都不愿多談,因為“不是好事”。
不過,從更多的數據里,也可以看到過度擔保對企業經營風險帶來的壓力。同花順數據顯示,按最新可統計的財務數據排序,兩市共有170家擔保占凈資產的額度為100%以上,也即,這些公司的擔保超過了凈資產。從擔保的明細中也可以看出,違規擔保時有閃現,而這一切,都為上市公司的經營埋下了隱患。
“上市公司作為擔保人對擔保債務負有連帶清償責任,對外提供擔保實質上是隱性債務的一種形式。擔保總額超過凈資產,是一種潛在的資不抵債風險,若債務人完全不能清償債務,則上市公司將面臨資不抵債甚至破產的法律困境。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投資于相關上市公司股票,企業的擔保法律風險會轉化為投資風險。”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立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擔保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從數據的細節中梳理可知,上市公司的擔保,主要是來源四個方面:為子公司擔保、為實控人提供擔保、其他關聯擔保及對外的非關聯擔保。
“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的擔保風險較小,如果是對全資子公司擔保的話,其實相當于自己給自己擔保;對控股子公司擔保的話,如果有剩余股權方的共同擔保,風險也不大。不過,給非上市公司體系內的企業擔保,對上市公司則存在一定的風險。”有不愿署名的會計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參與擔保總有一些利益訴求,比如收取擔保費,比如為實際控制人關聯方擔保緩解資金問題。那么在擔保過程中,要發揮公司治理層的監督作用,以公司利益出發,防止上市公司進行違規擔保。
從上述四個擔保來源方面來看,除去前三方面風險較小且較為常見外,上市公司對外的非關聯擔保也時有發生,給上市公司帶來的風險或難以估量。甚至有上市公司選擇收購對外擔保的公司,納入合并范圍從而變身“關聯擔保”,降低企業擔保風險。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擔保對于上市公司目前是雷點,高額的擔保率下,這也是無奈之舉。”
記者注意到,企業在公告中會披露擔保事項性質,作為定期報告中的重要披露事項,在審計過程中,對于不同性質的擔保,會計師在審計時關注的細節也會有所不同。
“一般來講,期末時會計師會取得人行信用報告(詳版),報告中會體現企業詳細的擔保情況,另外,會計師也需要結合企業平時的公告、以及歷史行為進行自主判斷,如果存在異常的大額定期存單,或者關聯性不大的保函,就可能存在違規擔保風險。其他細節來看,大額定期存單的利率并不高,目前來看不如理財的收益高,一般都是用于質押擔保,存在違規擔保的風險。而一些關聯性不大的保函,可能只是很小的金額,但也存違規擔保風險。”上述會計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
28家ST公司擔保超過凈資產
即使業界清楚高額擔保的風險,但鋌而走險高額擔保的上市公司依舊不在少數,其中,有一些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也不樂觀。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170家擔保超過凈資產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是ST一族。在170家公司中,擔保占凈資產比例最高的公司是*ST中天,超過264倍。
*ST中天確實面臨著嚴重的經營風險,11月16日,*ST中天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來的關于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以下簡稱工作函),工作函提及,根據*ST中天發布改正后的2020年年度報告以及審計報告,明確2020年末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4.82億元,公司股票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情形。而且,由于目前*ST中天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如公司因前述立案事項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需要關注的是,查閱上述ST類公司過往的信息可知,違規、被處罰等事項時有閃現。
其中,ST華儀在11月19日的公告對公司的違規擔保情形再次進行了說明。經自查,公司發現存在原控股股東華儀集團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的情形。公司累計為華儀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金額10.875億元,其中2017年擔保發生額2.58億元,2018年擔保發生額8.295億元。此前,公司對這些事項已發布了公告,而違規擔保事項無最新進展。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因違規擔保承擔連帶擔保所產生的損失累計為77846.14萬元,
ST華儀稱,公司發現上述違規事項后,第一時間向華儀集團及其關聯方、其他第三方等相關方發函核實并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籌措資金盡快償還債務、解除擔保、解決占用資金,以消除對公司的影響。但是,目前,華儀集團處于破產清算階段。
對于兩市的一些違規擔保現象,“即使是局外人,也能感受到一些上市公司實控人緊張的資金流動性。”有市場人士在和《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感嘆。
違規擔保時有出現
在上述170家擔保超過凈資產的上市公司中,有146家上市公司存在違規擔保。
從企業違規擔保的手段來看,不乏未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蘿卜章”等手段,從針對銀行貸款的違規擔保逐漸轉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等,擔保主體也由上市公司變為控股子公司。
“擔保額超過公司凈資產,違背公司資本充實原則,不排除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操控公司肆意對外提供高額擔保,‘掏空’上市公司資產。此狀況不僅關系到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關系到其他債權人利益,甚至關乎公司上下游交易伙伴的安危。”張立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不過,亦有上市公司在違規擔保事項發生后積極解決問題。ST遠程原實際控制人夏建統、前董事長夏建軍在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情況下,以上市公司名義對外違規提供擔保。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積極應訴,違規對外擔保余額為1788.06萬元,因違規擔保累計產生損失約3.94億元。
一位接近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聘任了一名經驗豐富的法務總監,把控訴訟的整體安排,對公司經營相關的合同簽訂及存在的訴訟案件進行風險把控,完善公司內部控制。”
張立瓊認為,目前市場上以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擔保的情況較為常見,若對外高額擔保影響個股證券市場價格,股票價格下跌則意味著擔保物價值隨之而降,會出現債權人強行平倉或斬倉等拋售情況,加劇賣盤涌出,投資者在操作時有必要對此予以關注并保持慎重。
“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與經營性風險不同,往往具有不可控或不可預測的風險。上市公司對外高額擔保的償付責任可能會超出公司經營控制的能力和范圍,投資者將無法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經營狀況判斷其投資價值。被擔保對象的負債及償還情況也會極大地改變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和權益狀況,進而對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張立瓊補充道。
安全擔保比例如何控制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有427家公司的擔保占凈資產比例超過50%,其中,有170家公司的擔保占凈資產比例為100%以上。
對于這種高擔保的現象,有不愿署名的會計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擔保金額占凈資產比例為100%以上無非兩種可能,一是子公司經營不善,導致合并口徑下凈資產少了;二是銀行參考了評估報告,公司資產增值較高,擔保金額就會高了。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對外擔保屬于重點關注的內控內容,絕大部分的對外擔保金額不會超過50%。在擔保金額超過凈資產比例100%以上,除了上市公司擔保,大股東方面也需要共同擔保,不然很難通過銀行授信。”
高額擔保的風險,監管部門早有關注,早在2003年,證監會就曾發布過《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總額不得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凈資產的50%。上市公司全體董事應當審慎對待和嚴格控制對外擔保產生的債務風險,并對違規或失當的對外擔保產生的損失依法承擔連帶責任。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不得強制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等內容。
“擔保占凈資產的安全比例控制指標,一般視公司經營情況而定。除了關注凈資產比例之外,還要關注擔保對象資產負債率情況和公司流動資金狀況。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11條款規定,‘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總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50%以后提供的任何擔保’,‘為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擔保對象提供的擔保’等情形,是上市公司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后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擔保事項。前述上交所擔保事項審議規則,也可以作為擔保占資產比例的安全指標限定參考依據。風控實踐中,一般認為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應控制在30%以內,此比例越高,風險系數越大,危害范圍也將越廣。”張立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投資防范高額擔保后遺癥
企業的高額擔保帶來了一系列的后遺癥,也讓“踩雷”的投資者苦不堪言。
張立瓊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司法實踐中,若公司對外高額擔保問題未能切實解決,擔保債務到期若不能及時清償或續展,會導致債務危機爆發,影響公司流動資金周轉甚至導致資金緊缺或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不同債權人提起訴訟要求還本付息時,還會采取保全及強制執行等措施,必然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和財產利用效率,業績大幅下滑。上市公司將為擔保對象負擔繁重的非自身債務,公司凈資產減少,日常經營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將會面臨舉步維艱的境地。
“高擔保率意味著公司有可能會承擔的擔保責任接近甚至超過其凈資產,一旦發生擔保責任,公司將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要有風險意識,在進行投資時需要考察其對外擔保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投資判斷,以避免‘踩雷’;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是違規擔保,那么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入股票,這種情形下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涉嫌構成虛假陳述,受損投資者可以向上市公司及其他責任主體提起民事索賠訴訟。”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一般是采用保證、抵押、質押等典型擔保方式,也有非典型擔保方式,比如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中的差額補足責任、保兌倉交易、資產收益權回購以及流動性支持中的征信措施等。前述非典型擔保方式是以獨立交易模式外觀,其本身并不屬于擔保,但交易內容有的符合法律關于保證的規定;有的是以轉移所有權或金錢給付請求權等方式直接發揮擔保作用,具有事實上的擔保功能。非典型擔保的法律后果以及與上市公司凈資產的比例控制問題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張立瓊解釋,司法實踐中,不同的擔保類型,不同的交易形態承擔的擔保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的表現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如何應對相關法律風險,一般根據擔保方式、交易模式,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合同安排或約定分別處理,以相應法律專業操作應對。投資者的有效應對方法是避免投資該類股票,已經投資該類股票且發生損失的,可以通過評價判斷上市公司對擔保事項是否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擔保事項時發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如果上市公司的擔保事項對投資者有重要影響,且披露時存在虛假陳述行為的,投資者可以據此索賠。
(編輯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