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提價,我們挺糾結的。”某食品飲料企業負責人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雖然成本上漲壓力持續增大,但我們今年銷量本來就不好,所以擔心提價會進一步影響銷量。開了幾次會討論要不要提價、提多少合適,但一直舉棋不定。”
10月以來,部分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在成本壓力下上調產品價格。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消費市場逐漸恢復,但終端需求尚未轉旺,多數公司對產品提價“欲說還休”。不少公司對于是否提價猶豫不決,已提價的提價幅度也遠小于成本上漲的幅度。如何在“價”和“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擺在這些公司面前的一次大考。
原材料成本上漲
“我們的主要原料青菜頭價格從去年的每噸800元漲到今年的1100元至1200元。之前我們有一定庫存,但三季度以來開始使用高價購買的青菜頭。”涪陵榨菜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14日,涪陵榨菜宣布,基于成本上漲,公司上調部分產品出廠價。
“今年以來,食品飲料行業面臨三大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提升和制造費用增加。特別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促使下游企業不得不通過提價予以應對。”安井食品董秘梁晨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以調味品行業為例。調味品營銷專業人士陳小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相較于今年年初,豆粕、大豆、味精、食鹽等調味品的主要原材料價格都上漲。比如,豆粕價格上漲了36%。另外,包裝材料等價格也上漲,企業盈利能力面臨很大挑戰。”
通常情況下,產品提價能夠直接提升毛利率水平,修復盈利能力。平安證券指出,在調味品行業2017年的提價周期中,提價主要發生在第一季度,第四季度行業整體盈利復蘇,主流調味品企業的毛利率均值同比上漲4.32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雖然提價能夠提振盈利能力,但很多上市公司對于是否提價非常謹慎。味知香董秘謝林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后期是否繼續提價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提價慎之又慎
“提價成功與否,最終要看需求能否支撐。”東興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孟斯碩指出,“價格終究由供需決定。如果需求比較疲軟,提價不但不會提升業績,反而會影響銷量,丟失市場份額。所以,提價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需謹慎制定提價策略。”
謝林華坦言:“經過多年的探索,公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定價體系,產品供應價格的設定通常會考慮生產成本、目標利潤率、市場行情等因素。這次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是因為充分考慮了終端的接受程度。”
平安證券研究發現,產品提價對于業績的影響并非立竿見影,一般需要大約1年的時間才能體現,業績改善的程度最終取決于成本端和需求端的情況。
陳小龍根據他對調味品行業的觀察,對提價能夠推動企業盈利復蘇持謹慎態度。他指出,今年以來,占調味品需求60%的餐飲渠道恢復較慢,占比30%的家庭渠道也比較疲軟,僅占比10%的食品加工渠道表現穩定。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企業對于提價要慎重考慮,否則不但不能帶來業績回升,反而可能積累經營風險。
多措并舉消化成本壓力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上漲了不少,但過去幾年我們在自建奶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原奶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對應對成本上漲對業績的沖擊有很大幫助。”伊利股份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庫存管理效率等手段,也是應對成本上漲的有效手段。謝林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會根據生產經營狀況適當進行原材料的儲備,同時根據原材料市場價格的走勢動態調整原材料庫存,提高庫存管理效率,以應對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僅靠提價單一手段消化成本壓力不足取。陳小龍認為,品牌溢價高的企業能夠將提價順利傳導出去,而一些企業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原材料漲價10%,出廠價一般需提升8%才能覆蓋成本上漲,而目前一線龍頭的提價幅度多在3%至7%。中小企業成本本來就高,小幅提升一方面難以覆蓋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終端零售價格很難漲上去,這樣一來經銷商和分銷商的壓力就非常大。”陳小龍表示。
對于部分中小企業而言,首要任務則是“先活下來”。陳小龍建議,“這些企業要避免盲目擴張,節約現金流,一些非核心業務可以賣掉,把精力和資源聚焦到主業上。同時,與核心客戶做好溝通,保證核心資源不流失。此外,進行差異化競爭,開拓大企業兼顧不到的領域。”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