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劉釗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發展適老產業。11月25日,銀發經濟概念股開盤拉升,截至收盤,康泰醫學、湖南發展、悅心健康等多股漲停。
銀發經濟市場規模達5.9萬億元
據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聯合發布的《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3億人,老年人口總消費61.26萬億元,分別是2020年的1.89倍、8.73倍。
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2016-2020年間,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持續上升。2020年已達5.4萬億元,年增長率為25.6%,預計2021年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達到5.9萬億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銀發經濟對于經濟發展和消費增長的作用非常明顯。雖然銀發經濟的整體市場空間廣大,但是真正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業態并不多,整體市場都處于一個市場成本較高,但是成品質量并不高的狀態。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于老齡群體來說影響積極且深遠。對于未來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或社會養老,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站在政策的風口上,對于銀發經濟相關概念的上市公司是極大的利好,本次《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將會對于銀發經濟賽道會有更多的政策傾斜。上市公司相較一般公司擁有更大的資金募集能力和更廣泛品牌影響力,不管是推動市值還是業績的增長,都有所裨益。”
95家上市公司迸發活力
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目前A股共有95家養老概念上市公司,涉及醫藥生物、信息技術、輕工制造等多個行業。
然而,由于此前對銀發經濟相關產業的忽視和投資不足,相關上市公司涉及養老產業較晚,但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對于銀發經濟相關產業未來需求旺盛,養老服務將會是一個龐大、發展快速的朝陽產業。
以悅心健康為例,其在發展好時尚健康建材業務品牌的同時,穩步推進醫養結合的大健康產業,推動為“活力長者”和“失智、失能的需要專業護理的長者”提供從健康管理、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到養老照護一體化、系統化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業務布局。
在醫療康復用品方面,英科醫療、翔宇醫療等公司生產適用于老齡群體的醫療用品和康復器械,英科醫療的電動智能輪椅、助行器等產品廣泛運用于養老護理領域,翔宇醫療則針對疼痛康復、醫養結合等智能康復設備的細分領域加大自主研發。開源證券研報顯示,當前我國康復器械需求總量達到約1287億元,已設有康復科的綜合醫院占比不到30%,增量市場達到約906億元,增量空間大。
此外,針對老齡群體長期臥床的現狀,豪悅護理深耕成人失禁用品,針對不同客戶群體有針對性地開發適用性產品。恒華科技、思創醫惠、珠江股份等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依托物聯網的新型養老服務平臺。
抓住機遇也要貼合需求
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當前的銀發經濟概念的上市公司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響應政策的號召,提升自己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在深度市場上、垂直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發力點,進行產業的布局。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自身長期穩定的發展。”
銀發經濟作為潛在的經濟增長點,蘊藏著巨大發展價值。但也不能忽略由于服務群體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制約。江瀚認為,雖然我國的養老保障和服務水平不斷完善,但老齡相關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效益不高、社會參與不充分等也都是未來銀發經濟仍待解決的問題。
“在老齡化浪潮來臨的同時,數字化浪潮也隨之興起。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生活便利之時,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對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疫情期間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進站遭拒的新聞,正體現了這點。”張毅表示。
此外,盡管養老產業鏈不斷延伸,但目前尚未出現專注于服務老年人文化消費的平臺級公司。除去中老年人生活用品和保健產品,老年人文娛社交、教育、醫療健康上的需求也逐漸增加。
在政策紅利帶動下,老齡群體的需求被進一步激發,這更需要相關企業貼合老齡群體發展實際,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量身定制”,以覆蓋老齡群體生活的方方面面。
(編輯 上官夢露)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