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12月18日晚間,中植企業集團(以下簡稱“中植集團”)發布訃告,集團創始人解直錕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于12月18日9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目前,中植集團官網頁面已調整為黑白色。
根據中植集團官網信息顯示,解直錕最后一次公開露面在今年8月份,為其參加中植集團與中國政法大學捐贈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中植集團相關人士12月19日向《證券日報》記者確認,將暫由中融信托董事長劉洋代理主持中植企業集團全面工作,待新領導選出后再行調整。中植集團同時表示,目前集團各級管理團隊團結穩定,各項業務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平穩運行,發展勢頭良好。
除了毛阿敏丈夫這一身份外,解直錕更是中植集團的創始人,1961年出生的解直錕于1995年一手創辦中植集團。作為總部位于北京的一家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現已形成“實業+金融”雙主業模式,逐步發展成為涵蓋實體產業、資產管理、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實業板塊方面,中植集團官網顯示,其依托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培育平臺,大力發展半導體、大數據、大消費、大健康、幼兒早教、新能源汽車等細分行業龍頭。在內蒙古、山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45億噸,涉及采礦權、探礦權30多宗。金屬和非金屬礦遍及全國十二個省份,礦床潛在價值1200多億元。
通過定增入股等模式,“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斬獲頗豐,其旗下參股、控股的上市公司數量一度高達20余家之多。在2019年5月份*ST宇順公告披露的一份《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曾曝光了“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的布局,這份公告顯示,“中植系”當時持股24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公司21家,港股公司3家。
截至目前,解直錕仍手握8家A股公司實際控制權,這些公司分別為宇順電子、美吉姆、美爾雅、康盛股份、準油股份、凱恩股份、融鈺集團、ST天山。
此外,中植集團還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植資本國際(今年已更名為“中金科技服務”)。
12月19日晚間,“中植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均對此事給予了回應。截至記者發稿時,包括準油股份、ST天山等6家上市公司均發布了關于實際控制人逝世的公告。
這些上市公司公告內容一致,均在公告中表示,解直錕先生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向解直錕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對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同時,上述上市公司均在公告中強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保持穩定并正常進行。
而“中植系”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之時,作為該集團另一重要核心板塊的金融領域,其更是廣泛布局且早已深耕多年,旗下現已擁有包括信托、基金、保險、期貨在內的多張金融牌照。
早在20年前,中植集團就已涉水金融領域,并于2002年聯合其他企業共同出資重組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中融信托。而此次暫時代理主持中植企業集團全面工作的劉洋,正是中融信托董事長。
目前,集團戰略控股或參股六家持牌金融機構,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財險、中融匯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控股或參股五家資產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產管理、困境資產管理、國企混改、并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
這些“中植系”布局的金融機構在去年的盈利情況有喜有憂。兩家披露2020年業績報告的金融機構中,截至2020年年末,中融信托自有資產285.58億元(合并),同比增長3.41%。2020年全年,其實現營業總收入55.00億元(合并),較2019年同期實現小幅增長;全年實現凈利潤13.7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逾21%。
而在2020年,橫琴人壽則提前兩年實現了初創期制定的盈利目標。公司2020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橫琴人壽全年實現規模保費73.09億元,同比增長11.40%,實現凈利潤0.59億元,較2019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除此之外,《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中植集團還控股和參股了4家財富管理公司,天眼查平臺顯示,中植集團旗下的中植財富控股有限公司對于大唐財富、新湖財富,恒天財富、高晟財富的持股比例分別為82.75%、47.03%、45.1%和45%,上述4家公司均成立于2011年。
(編輯 李波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