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12月21日,新天藥業發布最新調研活動信息,華創證券、華金證券、光大證券、聯創資本、證券日報等在內的13家機構、媒體應邀參與了此次調研活動。作為一家主營婦科類、泌尿系統疾病類以及其他病因復雜類疾病用藥的生產商,在此次調研活動中,主要聚焦產品研發情況、原材料上漲情況、以及產品市場銷售等方面。
中醫藥迎發展拐點
“中醫藥已經迎來發展拐點。”在調研現場,新天藥業董事會秘書強調,“中醫藥政策風口已經到來,在政策紅利之下,我們堅持做高臨床價值用藥,并逐年增加中藥新藥研發的投入。”
“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貴州是重要的苗藥生產基地,依托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貴州當地聚集了一批中成藥上市公司,新天藥業便是其中之一。
新天藥業成立于1995年,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據悉,在公司主要產品管線中,婦科產品類占比約70%,泌尿系統類占比約20%,清熱解毒類以及其他產品占比約10%。
目前,新天藥業擁有主導產品坤泰膠囊、寧泌泰膠囊、苦參凝膠、夏枯草口服液等一批中藥產品管線。其中,坤泰膠囊屬于唯一改善卵巢功能的中成藥,寧泌泰膠囊屬于泌尿系全面鎮痛、直擊尿頻的基礎中成藥,苦參凝膠屬于唯一三步恢復陰道微生態平衡的高純度植物凝膠。
公司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為1171.47萬元,同比增長111.62%。對于研發投入,公司財務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研發投入近幾年基本穩定在3%-4%之間,公司更加看重把投入的資金有效地轉化為研發成果。”
根據公司中藥創新藥研發戰略,新天藥業目前建立了上海海天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上海碩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貴陽新天藥業技術中心三大研發基地,同時加大科研隊伍建設,構建了中藥新藥創新研究中心、上海碩方醫藥、貴陽新天技術中心、產品醫學研究部等四大研發模塊,貫穿于中藥新藥從發現、研發、生產到上市后再評價的所有階段。
公司分管研發的副總經理進一步表示,在國內中藥領域,公司將努力實現成為中藥創新藥“孵化”基地,將逐步成為未來戰略布局的發展“引擎”。
加碼品牌建設,布局OTC市場
市場戰略亦是到訪人員重點提及的問題。談及市場戰略的未來布局,新天藥業產品營銷負責人表示,市場戰略未來主要聚焦三點,一是在三到四年時間持續打造品牌大單品;二是加大OTC市場的投入;三是加大互聯網銷售。
新天藥業產品營銷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公司藥品銷售主要來自醫院和藥店,醫院銷售占比約70%。“未來,我們還將增加OTC渠道的投入力度,力爭OTC等院外渠道的銷售占比提升至50%以上。”
根據新天藥業財報中披露的營銷模式,公司根據銷售區域設置多個大區銷售總監管理本轄區銷售工作,并分別設立了處方藥事業部、OTC事業部、中藥配方顆粒事業部和商務運營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通過專業化學術推廣和OTC品牌推廣,提高了臨床醫務人員及OTC市場對公司以及公司藥品的信任度,有效地維護了公司、醫藥商業公司和醫院、大型連鎖藥店之間的關系。
新天藥業產品營銷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目前銷售終端主要集中在醫院,在醫院市場多年臨床療效積累的基礎上,OTC市場通過前期的市場渠道開拓,正在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后期還將通過加強品牌宣傳推廣等各種形式及專項工作跟進,進一步加大OTC市場的拓展范圍。”
借力資本市場
據記者了解,新天藥業抓住關鍵的時間節點,獲得了資本的多輪加持。2010年在發展提速期獲得了貴陽創投基金的支持,并通過2017年深交所上市和2019年發行可轉債成功實施了兩次融資。
今年4月份,公司拋出股權激勵計劃,相關業績考核條件為:以2020年營收為基準,2021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增長27%、61%、100%,即3年實現營收翻倍增長。
對此,公司董事會秘書指出,將繼續堅持“業績增長+股權激勵為基石”的增長模式,繼續提升“股本擴容+凈資產規模提升”戰略布局,繼續推進引入戰略投資和機構投資者計劃,繼續籌劃再融資計劃,繼續保持對“小分子化藥產業”的關注,適時推進對大健康產業的規劃布局。
新天藥業董事會秘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還將繼續拓展產品領域,并購合適的婦科、兒科、男科及慢性病品種,也可結合地方產業政策申請地方基金給予適當的支持。”
此外,對于今年部分中藥材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新天藥業財務總監表示:“因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近兩年原料的漲價現象一直存在,公司主要是結合過往經驗以及數據分析對原料漲價情況進行預判,根據預判結果提前備貨,因此,部分原料漲價在短期內,公司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