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張曉玉
靠重整“脫星摘帽”的龐大集團,近期因頻繁變賣資產引發市場和監管關注。
2021年12月28日,龐大集團披露因出售子公司股權而收到上交所問詢函的公告。從此次問詢函內容來看,主要是要求龐大集團說明通過變賣賣權實現業績承諾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真正恢復持續盈利能力。2022年1月5日,龐大集團就相關事項回復交易所問詢函。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交易所對龐大集團的問詢集中在短期資產變現對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塑造之間的相關性,是希望重整人堅持長期主義,避免竭澤而漁的資產變現行為出現”。
交易所質疑出售資產貢獻大額凈利潤
公司稱:符合《重整計劃》要求
回溯龐大集團重整之路,2019年9月5日,龐大集團因負債經營,杠桿率高企,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龐大集團的重整申請。12月11日,深商集團、元維資產和國民運力被正式確定為龐大集團的重整投資人。
公告顯示,根據重整計劃,重整投資人承諾2020年至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7億元、11億元和17億元,或三年合計達35億元。若未實現業績承諾,由重整投資人內向龐大集團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
從當前業績情況來看,2020年,龐大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為5.80億元,其中通過出售子公司實現稅前利潤3.55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13億元,其中通過出售子公司實現稅前利潤7.15億元。
由于變賣資產實現的利潤數額較大,交易所在問詢函中提出,結合2020年重整后的主要財務數據,說明公司近年來主要通過出售子公司方式貢獻大額歸母凈利潤,進而實現業績承諾的方式是否符合重整計劃的要求,是否真正有利于恢復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對此龐大集團回復道,公司對閑置及低效益資產的處置,符合《重整計劃》中根據資產閑置狀況,因地制宜地通過出租、出售、合作開發等不同方式盤活閑置資產,提升資產流動性及資金使用效率,將公司從以強調資產規模,過渡到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為中心的要求。通過處置閑置資產,資金回流增加,公司營業收入增加,無效消耗減少,2021年前三季度完成了2019年度全年收入的95.80%,2021年前三季度與上年同期比較,營業收入提高了10.53%,歸母凈利潤大幅度提升693.49%。
根據公告內容來看,龐大集團此次處置資產依舊為公司旗下4S店,分別以9600萬元和9000萬元轉讓北京龐大巴博斯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和保定冀東興重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100%股權給吉林省中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預計實現稅前利潤6.88億元。
胡麒牧表示,通過資產變現來獲得現金流應當應用于企業業績增長新動能的打造,只有讓龐大集團恢復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脫困。如果重整方僅僅是通過變現資產來獲得短期的收益和靚麗的報表數據,而做減法的同時不去調結構做加法,則違背了業務重整的初衷,對中小股東也是不負責任的。
“賣賣賣”不停
一年四次處置資產
實際上,自從新股東深商控股等入主以來,龐大集團便展開了一系列的“賣賣賣”操作,通過變賣4S店等土地資產獲得收益。
據了解,龐大集團運營的經銷店和網點有四分之三以上屬于自有土地和自建房產,多數購置時間較早。這為重整方處置資產提供了可能性。
2020年年底,龐大集團先以6400萬元出售了子公司內蒙古鵬順汽車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數日后,公司又打包將濱州、淄博、秦皇島、青島、哈爾濱等五家汽車銷售子公司的全部股權,以5.71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天津中原星投資有限公司。
根據龐大集團公告來看,新股東接手當年(2020年)龐大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5.8億元,完成了單年業績承諾的82.86%。
在嘗到變賣資產的“甜頭”后,龐大集團2021年再次加快資產處置速度。
2021年3月,集團子公司洛陽龐大樂業一處資產拆遷,合計獲得補償6719.31萬元,預計實現稅前凈利潤4234.42萬元;4月,以6.55億元轉讓孫公司中冀樂業(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預計收益4.97億元;6月,以2.7億元轉讓自貢龐大100%股權,實現稅前收益約1.76億元。加上12月25日轉讓的北京龐大巴博斯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和保定冀東興重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100%股權,龐大集團2021年已經進行四次資產處置。
龐大集團表示,2021年資產處置稅前收益14.11億元,對2021年業績承諾的完成給予了充分的保障。
從2021年三季報來看,龐大集團在營收僅微增10.53%的情況下,實現歸母凈利潤6.13億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整人一系列賣賣賣的操作,實際上是將龐大集團多年以來沉淀下來的資產以市值出售來換取現金的行為,此舉的有利之處是可以提升龐大集團資產的流動性激發公司運營活力,進而讓公司恢復造血能力。但是如果重整方只是一味地通過出售企業的原有資產來套取現金維持經營,則會導致企業之前多年苦心孤詣投資布局形成的4S店的網絡資源受到較大傷害并導致該網絡資源的價值下降,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重整方應該是帶著資金進入企業,以注資來激活原有的4S店網絡資源價值并讓企業回復造血能力,而非通過售賣寶貴的4S店資源來換取資金。
(編輯 張偉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