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開春以來,多地建筑用沙子價格大漲,湖南長沙天然黃沙價格報500元/立方米,合每噸約250元。《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天然河沙、天然湖沙價格大漲,供應穩定、質量可靠、目數可調的機制沙已成為建筑企業考慮方案之一。
業內人士稱,受油價上漲、禁采河沙、基建復工等因素影響,天然黃沙價格上漲已成定局。多家上市公司從中覓得商機,推出履帶式、可移動、油電混合式反擊破用于生產機制沙,將建筑廢料、礦山尾礦、冶煉廢渣處理成機制沙,實現資源再生變廢為寶。
長沙沙價10年漲12倍
湖南5年將增產15億噸
“長沙沙水水無沙”,這句詩詞已經變為當下長沙建筑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在長沙城北的保利集團建筑工地上,工人們三三兩兩的或坐或站,等著載重卡車能快點運來沙子好開工干活。在建筑工地上的現場監理向記者表示:“等沙子開工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常態,現在各地項目陸續開工,沙子供應不上就會耽誤工程進度。很多采購員都坐在制沙廠里等沙子。”
長沙明湖建材公司銷售代表胡國良向記者發出感嘆:“我做這一行10年了,沙子價格連年上漲。10年前沙子價格是20元/噸,現在沙子價格是250元/噸,按一立方米1.9噸來算,差不多500元/立方米了。”
10年之間沙子漲約12倍,其中原因何在?他解釋:“在禁采河沙、湖沙政策發布后,非法采沙受到打擊,天然黃沙的市場供應量逐年下降,但這十年是長沙基建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需求增長推動沙價上漲。再加上今年以來汽柴油價格上漲,采沙船、制沙廠的生產成本都有明顯上漲,進而增加了制沙成本。所以,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沙子也變貴了。”
長沙缺沙現象已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據中國砂石協會消息,2022年3月8日,湖南全省水利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會議指出,湖南省將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出臺四水干流及洞庭湖2023-2027年采砂規劃,爭取年均規劃開采3億噸。
湖南省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解讀上述政策稱:“規范有序加大河道沙石供給不是全面放開已有的管控政策,而是結合環境評估、自然稟賦、運輸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客觀因素,劃定若干區域,容許持證采沙企業開展正常合法的生產經營。同時,我們打擊無證采沙、非法采沙、盜采超采行為的立場和態度不變。”
多地沙石價格開春上漲
上市公司力薦制沙利器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各地報價后發現,不僅是長沙沙價上漲,多地沙價亦有明顯漲幅。3月中旬,中國沙石協會融媒體中心統計2022年2月全國沙石骨料價格,受節后復工等因素影響,2022年2月沙石價格多地出現上漲,北京、四川、湖北宜昌地區等地區部分沙石產品價格同比上漲較為明顯。其中,北京地區機制沙石價普遍上漲約5元/噸,達53元/噸。四川地區沙石價格普遍上漲約5元/噸。湖北宜昌地區普遍上漲約3元/噸至8元/噸。
在沙價上漲的同時,多家上市公司嗅到商機加快布局。今年以來,在機制沙設備領域布局多年的三一、徐工、柳工等紛紛推出履帶式、可移動、充電型反擊破用于生產機制沙。
三一集團旗下主營沙石設備的三一筑工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就我們觀察的情況,各地沙價上漲并非全國性普遍漲價,部分沿海沿邊地區可進口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沙子補充供應缺口,因此形成了‘內地價高、沿海價低’的格局。由于沙子是體積大、重量大、單價低的基建材料,各地之間遠距離調配存在一定難度,受限于經濟運輸半徑約束。由此,‘科學規劃、掌握利器、因地制宜、就地制沙’是解決內陸各地沙子短缺的關鍵。”
上述人士還表示:“可移動式履帶反擊破,能在不搭建現場固定線、免申請礦山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進場作業,獲得了施工客戶們的好評。此外,礦山尾礦、冶煉廢渣也需綠色化、無害化處理,正好是機制沙的重要來源,利用反擊破實現變廢為寶,資源再生循環利用,還能帶動地方上的就業和創收。”
三一集團的可移動式反擊破在工地上生產沙子(圖源:三一集團)
在湖南平江,由于當地沙子中富含云母,導致建筑成型后結構受力不均勻,火力發電站、運煤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過程中均需從外地調運合格沙子。當地采石企業積極轉換思路,將反擊破運用于尾礦處理,生產出合格沙子后供應當地建設項目備選。平江縣茶掉礦產資源再生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社文向記者介紹:“我們是平江第一家對石材廠邊角廢石進行破碎加工,生產沙石骨料綜合利用的企業。目前,企業碎石年加工能力10萬噸,我自己從貧困戶成功脫貧,還帶動了當地就業。”
3月16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掛牌出讓一宗建筑用砂巖板巖礦采礦權,擬出讓18年(礦山服務年限加1年基建期),掛牌起始價44200萬元。該項目名稱為瀏陽市六股嶺礦區建筑用砂巖板巖礦,礦區面積0.5278平方千米,資源儲量11011.0萬噸,其中建筑用砂巖礦4929.7萬噸、板巖礦6081.3萬噸。
上述三一筑工工作人員就上述案例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使用可移動式反擊破進行機制沙生產,大約每噸成本為50元至60元左右。若使用油電混合式反擊破,搭載綠電供電系統進行節油作業,成本還可進一步下降。目前,天然黃沙價格現在接近250元/噸,目數相近的機制沙存在較大利潤空間。上述礦區中的儲量巖石若全部變為建筑用合格機制沙,預計可創收220億元至300億元,營業利潤約為60億元至80億元。”
(編輯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