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低毛利的手機ODM代工廠發展成A股炙手可熱的高科技半導體廠商,聞泰科技的崛起之路(600745)一直為市場津津樂道。
并購是聞泰科技快速擴張的主要手段。2019年其以“蛇吞象”式收購全球知名半導體公司安世集團一戰成名,收購完成后,聞泰從ODM公司延伸到上游半導體器件領域。2021年,歐菲光的光學資產被聞泰科技收入囊中,后者再次完成對產業鏈的延伸。
在此過程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聞泰科技與蘋果公司的綁定越來越深。
收購歐菲光資產之后,聞泰科技高調拿下了蘋果光學業務。近日聞泰拿到50億智能家居項目訂單,神秘的“境外特定客戶”再次將人們的眼光引向蘋果公司。
目前,聞泰科技的業務有半導體業務、產品集成業務和光學業務三大板塊,總營收達到了500億元以上,總市值超過1300億元。無論單拎出哪個業務,都足以PK一家獨立的A股公司。本期硬核投研試圖對這個龐大的半導體公司進行全面拆解。
加深與蘋果綁定
從聞泰三大業務來看,產品集成業務和光學業務都與蘋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中,聞泰通過光學業務被納入“果鏈”已是公開的消息,該業務主要是攝像頭模組研發制造。
2021年2月,歐菲光出售資產的接盤方揭曉,聞泰科技將收購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以及歐菲光及其控股公司在中國及境外所擁有的(除廣州得爾塔外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相關業務的經營性資產、無形資產、存貨等。
在市場對歐菲光被剔出蘋果產業鏈大感意外的時候,聞泰科技宣布目標資產待交易完成后有望通過特定客戶審廠后重新獲取訂單。
這使得本次收購意味深長,市場紛紛猜測,聞泰科技收購上述資產的前提顯然是和蘋果方面達成了默契。
值得注意的是,聞泰收購的前述經營性資產包括776項相關設備,專利、技術資料、技術秘密、圖紙、制造方法、工藝流程、配方等無形資產,以及存貨等。此外,21世紀資本研究院從接近本次交易的相關人士獨家了解到,“歐菲光部分技術人員也跟著過去(聞泰)了。”
專利技術也體現出一些變化。通過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檢索可知,聞泰科技及其關聯公司目前共有3200余件專利申請,專利布局主要集中于攝像頭、顯示屏、智能手機等相關技術領域其中,140余件專利的申請人為歐菲光及其關聯公司。
2021年底,聞泰科技披露,收購的廣州得爾塔公司送樣產品已送境外特定客戶最終驗證,產品按商定的出貨計劃進入正式量產及常態化批量出貨階段。
于聞泰科技而言,把歐菲光原來擁有的蘋果業務收入囊中后,有望帶來百億營收增厚業績。
根據歐菲光披露的公開信息,公司2019年來自特定客戶相關業務營業收入為116.98億元。而2020年,聞泰科技的營收為517.1億元。納入前述標的之后,聞泰科技的營收規模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產品集成業務進入果鏈,則是近期傳出的好消息。
3月10日晚,聞泰科技公告稱公司與境外特定客戶開展了電腦、智能家居等多項業務合作并簽訂了合作協議;近期,智能家居項目開始量產并實現常態化出貨,合作總金額預計約50億元,并稱此次訂單涉及產品集成業務。
據聞泰科技向21世紀資本研究院介紹,公司產品集成業務是以手機ODM(手機代工)為基礎,拓展到平板、筆電、IoT、服務器、汽車電子等領域。據悉,公司此前對蘋果的出貨主要是移動及可穿戴設備領域產品。
雖然對于此次訂單客戶信息和涉及產品等問題,聞泰表示不便透露,不過據多方消息,此境外客戶也指向了蘋果公司。
產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受訪時表示,“按照蘋果在家居領域的布局,智能家居產品有可能是音箱、燈光照明、攝像頭、門鈴、空氣檢測儀等產品中的一款或多款。”但這并不意味著聞泰可以高枕無憂,“聞泰即便拿到的是蘋果智能家居訂單,但產品集成業務的毛利一般都不高,并不是核心器件方面的合作,因此可替代性也比較高。”
半導體業務與蘋果早有關聯
而聞泰科技的半導體業務,也與蘋果早有關聯。
最初,聞泰科技以ODM公司聞名,2016年就已成為全球手機出貨最大的ODM公司,但聞泰科技ODM業務大但盈利能力不強。盈利壓力促使聞泰科技積極轉型,2018年聞泰科技并購安世半導體進入半導體賽道。
安世半導體(簡稱安世)前身為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I.NASDAQ)的標準件業務事業部,為半導體標準器件供應商,處于電子產業鏈上游,業務分布于亞洲、歐洲和美國。其客戶包括中游制造商、下游電子品牌客戶,包括博世、華為、蘋果、三星等。
2017年,智路資本與建廣資產在以27.5億美元收購恩智浦旗下標準件業務,更名安世半導體。2018年安世主要股權公開轉讓,引起了多家企業競標。
聞泰科技在該年10月稱將以251.54億元人民幣,拿下安世75.86%股權。而在當時,聞泰科技的總市值還不到200億元。
這起“蛇吞象”收購案遭到了許多質疑,其中包括高額收購資金能否順利支付、融資風險能否解決、收購的安世集團增值率高達154.80%是否合理等問題。
但從結果來看,這筆收購帶給聞泰脫胎換骨的變化。
該交易亦讓聞泰科技得以牽手蘋果,2020年10月聞泰科技在互動平臺稱,公司旗下安世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標準器件半導體IDM企業,該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而移動及可穿戴設備領域客戶就包括蘋果。
太平洋證券研報稱,“聞泰科技在2020年完成安世半導體收購后,為蘋果供應功率器件”。
有了優質半導體資產撐腰,聞泰股價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年末公司市值約200億元市值,到完成收購的2020年初已超過1000億元。
更大的貢獻還體現在公司凈利潤上。聞泰科技2019年三季報中稱,預計將在2019年四季度將安世半導體納入合并范圍,凈利潤將發生大幅增長。據年報數據,2018年聞泰凈利潤增長率為-81.47%,收購后的2019年公司凈利潤增長率達到了1954.37%。
現今,半導體板塊成為聞泰最賺錢的業務,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半導體業務實現收入67.73億元,占總收入27.34%,凈利潤13.10億元,占母公司凈利潤總額66.6%。
全面拓展汽車領域
在以前對果鏈標的的研究中,市場往往要對蘋果供應鏈穩定性表示擔憂。但于聞泰科技而言,其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對蘋果并未形成較大依賴,其龐大的業務體量決定了,蘋果不過是其眾多客戶中的一個。
那么,蘋果對聞泰意味著什么?
丁少將表示,“聞泰進入果鏈,對于品牌價值和營收水平的提升都是有直接幫助的,但也帶來了一些經營風險,包括專用產線難以通用、ODM利潤率偏低、核心競爭力不夠導致替代性高等問題。因此,業務和客戶的多元化拓展,向產業鏈上游挺進,依然是中長期需要考慮的問題。”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此前接受21世紀資本研究院采訪時也指出,“蘋果供應鏈都有被蘋果拋棄的風險,聞泰科技并沒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如果進入蘋果供應鏈,重點并不是盈利,可能對于股價的幫助更大。”
如果說失去蘋果客戶對其他果鏈的標的而言可能是一場災難,贏得蘋果客戶,對聞泰科技也不過是“錦上添花”。
從更大維度來看,包括蘋果在內的消費電子只是聞泰科技下游應用的一角,而其汽車電子業務正在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此前報道指出,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缺芯引發全球連鎖反應,尤其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對車規半導體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從公司盈利和近年動作布局看,以安世為主體的半導體業務,正在為聞泰科技貢獻更多業績。2021年前三季度,安世的盈利能力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而就下游應用而言,汽車領域包括電動汽車是聞泰科技半導體收入來源的主要方向。去年中報顯示,安世來源于汽車、移動及穿戴設備、工業與電力、計算機設備、消費領域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5%、22%、22%、6%、5%。
據天風電子介紹,安世核心下游客戶包括博世、比亞迪、大陸、德爾福等汽車廠。
依托安世,聞泰之后在汽車半導體擴張策略一方面增加新品的投入,另一方面則擴大產能。
就在今年3月,聞泰科技就有了業務突破,公告稱,安世于2021年設立了中國研究院,專注高壓功率器件、模擬IC等新產品研發方向,目前自主設計研發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簡稱“IGBT”)系列產品已流片成功。
華泰證券稱,未來幾年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板塊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15%以上,主要投向中高壓MOSFET、第三代半導體和IGBT等領域。
除研發新品,缺芯環境下,聞泰科技密集擴充車用晶圓產能。
2021年4月聞泰科技宣布將投入120億元在上海建造一座12英寸車規級晶圓廠,生產用于電動汽車的功率芯片和晶體管等分立器件。該工廠預計將于2022年7月投入運營,年產能高達40萬晶圓。據悉,上海臨港周邊聚集了一批新能源車企,包括特斯拉、上海汽車、巖峰汽車等。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此前受訪時宣布了公司目標,計劃通過10年時間推動安世半導體產值超過100億美元。
聞泰的另外兩塊業務也在向汽車領域拓展。
聞泰科技表示,2022年,產品集成業務中不僅是手機業務改善,筆電、服務器、IoT(如TWS耳機、智能手表)、汽車電子業務都將有明顯貢獻。光學業務也將從單一客戶向多客戶拓展,將覆蓋手機、筆電以及IoT、車載攝像頭等多領域。
華泰證券認為,聞泰科技ODM及光學模組業務有望逐步提升在特定客戶的市占率,逐步拓展到服務器、汽車等新領域,并成為特定客戶前后攝模組的核心供應商之一,2025年收入有望較2020年成長78.4%。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