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長動3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其202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為2021年度財務報告出具的意見類型為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條款,公司股票自3月25日開市起停牌。專家稱,這將是2022年首只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
同時,年內首家“1元退市”公司基本鎖定。*ST艾格3月24日報收0.72元,這已是公司收盤價連續第15個交易日低于1元,即便后續5個交易日每天漲停,股價也仍將低于1元,從而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的退市規定。這意味著*ST艾格基本鎖定退市。
查詢該股行情實時資金流向深度數據揭秘進入*ST新億吧*ST新億資金流相關股票華金資本(11.74.37%)魯銀投資(6.51.88%)復旦復華(6.721.66%)泰達股份(4.151.22%)相關板塊新疆板塊(-0.83%)綜合行業(-0.85%)ST股(-0.86%)預盈預增(-1.07%)
主力資金加倉名單實時更新,APP內免費看>>
上交所3月22日晚間公告稱,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ST新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公司2018年-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低于1000萬元,最終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截至目前,2022年,觸及重大違法類、財務類以及1元退市相關規定的退市公司均已浮出水面。
專家表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施行一年多以來,常態化退市預期增強,預計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預期下,風險類公司出清將進一步提速,從而有效增強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穩定運行。
多家公司或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
專家表示,根據退市新規財務類退市流程,第一年財務情況不達標的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任一財務指標不達標將直接退市。這意味著“空殼”“僵尸”公司從被識別到退市只需要兩個會計年度,因此2022年將是退市新規效力集中顯現的一年。
*ST長動3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條款,自3月25日開市起停牌。
除*ST長動外,*ST中新、*ST明科、*ST易見、*ST拉夏、*ST中天、*ST游久、*ST綠庭、*ST中房、*ST艾格、*ST東電、*ST華訊、*ST邦訊、*ST騰邦、*ST金剛等14家公司均發布了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強制退市的可能。
“在退市制度取消暫停上市環節后,2022年財務類強制退市的公司數量可能較以往顯著增加。”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退市新規精簡了退市流程,將退市時間從原先的4年縮短至2年,而2020年年報是退市新規首個適用年度,如果2021年年報再觸及退市標準,將直接被終止上市。
多元化退市漸成常態
分析人士認為,退市新規實施以來,各類型退市案例不斷增多,多元化退市步入新階段。
除上述財務指標類退市案例外,“1元退市”案例也明顯增多。*ST艾格存在1元退市、財務指標及審計報告類型退市等風險。截至3月24日,*ST艾格股票收盤價為0.72元,已連續第1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根據測算,即便后續5個交易日每天均實現漲停,*ST艾格股價也仍將低于1元,從而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的退市規定,意味著*ST艾格基本鎖定退市。
此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彰顯威力。上交所3月22日晚間公告稱,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ST新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公司2018年-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低于1000萬元,最終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除上述情形外,尚有多家上市公司被質疑存在規避退市嫌疑,被交易所問詢,退市風險較大。
“1元退市、財務指標類退市數量增加,這是退市制度不斷優化的結果。A股退出渠道愈發暢通,投資者‘用腳投票’,將進一步倒逼公司優勝劣汰,完成市場自我凈化。2022年將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因觸發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或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而被退市。”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說。
確保“退得下”“退得穩”
專家分析,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當下,只有退市“出口”暢通,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才能加速形成。“應退盡退”已成市場共識,“退得下”“退得穩”的局面正在形成。
目前,相關退市機制還在進一步完善。證監會2月25日就《關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旨在適應注冊制改革和常態化退市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退市新規實施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退市率低的情況已經有了改善,不過距離成熟的資本市場結構還有不小的距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堅守“零容忍”底線,提高監管與處罰力度,持續進行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規范化監督,提高違法犯罪成本,清理粉飾報表等“保殼”行為。
專家還建議,在“應退盡退”基礎上更要做到“應保盡保”,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近年來,普通代表人訴訟和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例紛紛落地,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廣泛應用,投資者維權渠道不斷拓寬,為‘應退盡退’提供了一系列制度支撐。建議進一步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健全法律法規與司法保障體系,配套使用先行賠付、欺詐發行責令回購等手段,最大限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當然,退市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退得下”“退得穩”更要凝聚多方合力。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為增強退市剛性,證監會將會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退市過程中出現的對抗監管、不正當維權甚至煽動群體性事件等惡劣行為,嚴厲打擊、嚴肅追責,確保改革平穩推進,積極營造良好市場生態。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