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4月7日晚間,鋁業龍頭天山鋁業披露2021年年報,營業總收入287.45億元,同比增長4.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33億元,同比大增100.44%。
在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下,天山鋁業公告稱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在2021年第三季度,天山鋁業曾公告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這意味著2021年全年公司將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約18.60億元。
鋁產業持續高景氣度
《證券日報》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梳理,截至4月7日晚間,A股31家鋁業上市公司中,已有18家披露了2021年業績,天山鋁業、云鋁股份、中國鋁業等7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華峰鋁業、明泰鋁業、南山鋁業等8家公司也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同比顯著增長,印證了行業的高景氣度。
天山鋁業方面表示,2021年,隨著行業“產能天花板”基本確定,鋁錠市場供應持續偏緊,而下游需求則隨著新能源領域的廣泛運用呈現快速增長,鋁錠消費保持旺盛,鋁錠全年均價達18940元/噸左右,較2020年上漲約33.6%。
與此同時,受電力供應緊張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行業供應出現下降,生產成本大幅抬升,氧化鋁、電力和陽極碳素等原材料和能源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行業的盈利水平波動幅度進一步加大。
憑借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的優勢,天山鋁業能源和成本上升的風險不僅得到有效控制,還充分抓住了鋁價上漲的市場機遇,實現利潤倍增。數據顯示,2021年天山鋁業電力自給率約80%-90%,氧化鋁自給率達40%、預焙陽極自給率達90%。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多家擁有鋁產業上游布局的企業2021年業績表現均頗為出色,其中,中國鋁業2021年原鋁產量386萬噸,氧化鋁產量1623萬噸;云鋁股份則擁有年產氧化鋁140萬噸、綠色鋁305萬噸。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在全球貨幣寬松、大宗商品走高、歐洲能源危機的背景下,鋁材價格一路穩步上漲,這也與全球用鋁需求巨大、鋁行業供給不足密切相關。近年來,國家發布一系列鋁行業政策配套措施,氧化鋁的生產供給和產能增長受到限制,在‘雙碳’目標下,預計未來新建電解鋁產能將會更加嚴格,而鋁應用的不斷擴大正帶來旺盛的需求,鋁產業整體供需結構還將持續優化。”
力拓下游高附加值賽道
依靠上游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天山鋁業不斷加快發展下游產業,2021年集中發力的高純鋁產品主要用于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高低壓電解電容器、集成電路等。
數據顯示,2021年天山鋁業高純鋁的產量同比增長112.99%,銷量增長91.67%;高純鋁板塊貢獻利潤同比增加43%。其中出口產品占比37.26%,主要銷往高端電子產品領域,日本成為最大的海外市場。
“公司生產高純鋁的電力消耗大約由16000度/噸降至600度/噸左右,相當于成本下降了4000元至5000元/噸,同時生產出的4N6及更高純度的高純鋁產品受客戶青睞,下游客戶和公司簽訂長單,訂單飽和。”天山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生產高純鋁采用的偏析法能降低95%以上的能耗,能耗水平遠遠領先于行業。
錢向勁告訴記者:“為了實現‘雙碳’目標,鋁材需求增長勢頭持續強勁,尤其以光伏用鋁、新能源汽車用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領域正在成為鋁材應用增速最高的幾個細分領域,未來這也將是我國鋁材行業的關鍵增長點,是鋁業產業鏈企業爭奪的優質賽道。”
前述負責人還提到,公司一期規劃建設的6萬噸高純鋁產能預計將在今年中旬全面投產,計劃加大生產規模至年產能10萬噸,同時計劃引入進口電子光箔用高純鋁大板錠生產線,“這一生產線將向海外客戶提供可直接用于下游電子光箔軋制的高純鋁合金大板錠,進一步延伸公司高純鋁產品品類和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天山鋁業正在準備切入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領域的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鋁箔的賽道。
據悉,目前公司一期規劃建設動力電池鋁箔產能10萬噸,在江陰和新疆投資先進設備,建設動力電池鋁箔生產基地,力爭2023年投產,在完成一期建設的同時,公司還將根據市場需求繼續加大投資,致力于將高純鋁及動力電池鋁箔產品打造出新的盈利點。
(編輯 張偉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