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規模逾百億的長沙比亞迪,正處于輿論漩渦之中,周邊居民就“排污”問題持續投訴,近期屢屢因此上熱搜。比亞迪曾于5月7日晚間緊急聲明,稱園區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及標準。在緊挨工業園區的部分居民區,或存在異味情況,公司已采取相關措施積極改善。
5月8日,長沙市委、市政府成立調查組,組織政府職能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相關專家,進駐長沙比亞迪工廠展開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前,尚無進一步消息。
作為一個已投產近10年的汽車工廠,長沙比亞迪為何會在這個時間節點被居民詬病排放超標?在過往的生產經營中,該公司是如何處理污染物排放的,又是否對環境保護進行了妥善安排?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實際走訪、多方調研、采訪,試圖探知長沙比亞迪深陷“排污門”背后的原因。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同時注意到,比亞迪目前正處于極速擴產期,1~4月產量同比增長1.6倍,新增投資項目7個。如何在擴張階段踐行環境友好責任,處理好與周邊居民的關系,考驗著比亞迪,也關乎公司未來是否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部分產線已停產整頓
5月10日上午,仍然是雨天,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再度趕往長沙比亞迪。10點左右,當車行至環保東路與興業路交叉口時,記者看到長沙比亞迪廠區西北角濃煙滾滾。
“長沙比亞迪廠房起火了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趕往起火點現場。實際上,起火的位置并不是長沙比亞迪廠區,而是隔著一條街的倉儲中心,離廠區圍墻100米左右。當日,雨花區也發布消息稱,是同升街道聯盟社區興恒倉庫起火。
10分鐘后,火勢越來越大,刺鼻的濃煙漫過街道,向比亞迪廠區方向飄去。或許是倉庫中有助燃的物資,火舌上撩,摻雜噼里啪啦的炸裂聲,濃煙滾滾,覆蓋了長沙比亞迪大部分廠區。
消防人員趕到后,立即封鎖街區開始救火。幸運的是,因為長沙連日降雨,街道潮濕,火勢并未蔓延至街道另一側的比亞迪廠區。到中午1點左右,火勢已被控制。
離開火災區域后,記者來到長沙比亞迪1號大門處,雖然處于“煙雨”中,進出人員車輛依然“淡定”,詢問門口保安和進出人員,均異口同聲表示對停產整頓事情“不知情”。
記者以投資者名義撥打比亞迪證券部電話,工作人員稱尚未收到長沙比亞迪的停產信息,請記者耐心等待調查組的檢測結果。相關政府部門也反饋“暫無需要發布的信息”。
當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來到長沙比亞迪物流功能為主的3號門,看到主要是運輸物料的卡車進出,10分鐘內僅有一輛滿載整車的大型卡車從廠區離開,這與前日記者看到的火熱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門口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廠區部分產線還在正常運轉,現在很多物流車輛因為火災路口被封鎖而進不來。
不過,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多個信源交叉證實,長沙比亞迪已有部分產線停產進行整頓。梳理時間線,5月8日下午,調查組進入廠區進行排放氣體采樣,當日晚上,部分產線停機。記者同時獲悉,調查組對比亞迪星沙生產基地的氣體排放也進行了抽樣檢測。
此次被抽檢的產線究竟有多少條?停產的范圍有多廣?是否會直接影響產能?調查組調查的結果何時公示?圍繞著這一系列問題,記者多次向比亞迪官方求證,均未能獲得確切答案。
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對于長沙工廠的信息,無法對外透露,一切以當地政府發布的公示為準。
環評為前置環節
公開信息顯示,長沙比亞迪公司成立于2009年,工廠投產于2012年,在工廠落成后,周圍的部分小區還未建設。
在汽車生產制造的諸多環節中,由于涉及油漆材料等因素,涂裝環節被認為是VOCs監控和廢氣排放處理的難點。有分析認為,長沙工廠周圍密布著小區和學校,一旦涂裝環節的揮發物處理不當,可能會給附近的居民造成影響。
據長沙比亞迪披露的沖壓、焊裝、涂裝技改項目環節影響報告書顯示,工廠附近的小區多達數十個。其中,白田佳苑、南庭城果與比亞迪廠界相對方位的距離不足100米,但與技改涂裝車間廠界相對方位則超500米。
湖南博咨環境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湖南博咨”)內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按照國標要求,汽車制造廠與居住區要達到一定的距離,通常情況下,污染源距離居民區要超過300米以上,雖然長沙比亞迪工廠距離居民和住宅區較近,但從污染源距離住宅的角度來看,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只是企業進行污染防控的底線,一旦遇到不良氣象條件或風向變化等情況,工廠產生的揮發物會讓附近居民有不好的感受,甚至危害到人體健康。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多數汽車工廠均建設在遠郊區或獨立成片形成產業園,鮮少與居住區有密切交集。長沙比亞迪工廠所處的這個位置及周邊環境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對于企業來說,有必要更加重視環保問題。
此外,圍繞長沙比亞迪環評報告及此前的檢測數據是否存在作假的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爭論。對此,湖南博咨內部人士向記者澄清,環評屬于前置審批工作,公司會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并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出具相應的排放處理導則,但后續企業如何實施,實施到什么進展,是不受第三方環評公司監督的。
“我們公司此前負責過長沙比亞迪的部分環評工作,但實際上不同的項目,公司會聘請多個環評公司進行測評。環評公司只負責前置環節,相當于給企業做出一個標準化的指導。后續企業的項目落成后,原則上是由企業自主驗收的。”湖南博咨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透露,在后續的驗收環節,可能會有第三方的檢測公司參與,但企業是否按照指導原則落實,驗收情況如何,這個還要看最終的公示。
蔚藍地圖技術總監阮清鴛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環評的驗收環節規定在“十三五”期間進行過改革。在改革之前,驗收是由生態環境部門主導;改革后,是以項目建設單位為主,其監測可由公司采用相關設備自行監測,或者委托第三方公司。
湖南博咨內部人士認為,附近居民反映的身體不適等問題,究竟是不是由工廠的排放超標引起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一切都要以官方的調查結果為準。
在比亞迪前日發布的聲明中,也對排放超標引起居民流鼻血的情況進行辟謠,表示這屬于惡意捏造關聯,公司已報警,并將追求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處于極速擴產期
在國內汽車產業總體遭遇重創之時,比亞迪卻連續兩月逆勢大漲,成為市場上最受矚目的熱銷王者。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的數據,今年4月,國內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117.1萬輛,環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在全行業銷量幾近腰斬之時,比亞迪4月銷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單月銷量達10.60萬輛,環比增長1.63%,同比增長313.22%。
業內普遍認為,比亞迪之所以能實現銷量逆勢大漲,離不開其對供應鏈的精準把控以及自身在電池以及芯片等核心部件上的深度布局。同時,快速增長的銷量背后,也勢必離不開產能的支撐。
公開資料顯示,自去年以來,比亞迪在全國各地積極擴建產能。目前比亞迪共擁有8家工廠(含在建),包括深圳、西安、長沙工廠,以及常州、合肥、鄭州、撫州、濟南5個全新的工廠,其中最晚投產時間在2023年第三季度。
此外,2022年,比亞迪還與襄陽、深汕合作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建設共計擁有60萬輛產能的兩個工廠。據e公司記者初步統計,上述項目全部落成投產后,比亞迪的規劃年產能有望突破400萬輛。
而此次深陷“排放門”的長沙比亞迪,則是支撐比亞迪銷量攀升的“產能主力軍”,兩期總計產能為60萬輛/年。
據了解,長沙比亞迪是比亞迪集團布局中部地區的首個項目,生產的品類覆蓋了乘用車、商用車及部分核心配套零部件,是目前比亞迪產品線最齊全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戰略基地之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比亞迪王朝網絡的秦PLUSDM-i、宋MAXDM-i、元Pro以及海洋網車型海豚等,均在長沙比亞迪生產。
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沙比亞迪生產汽車6.25萬輛,同比增長達271%。據比亞迪披露的產銷快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總體產量為29.2萬輛。依此計算,比亞迪長沙工廠貢獻了其當期總產量的21%。
該工廠附近的部分居民反映說,工廠散發刺鼻氣味,引發附近居民身體不適,這一情況是從今年4月開始的,而這正是該工廠產能快速擴張的核心時段。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自今年4月起,為了保證銷量的穩步攀升,長沙比亞迪工廠一直處于滿產的狀態。由于二期工廠尚未投產,目前一期工廠的生產已非常飽和。
“項目前前后后投了100多個億,停產不現實。”在一份網傳的錄音中,長沙比亞迪的工作人員在與居民交涉時,著重強調了該工廠的重要地位。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11日,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剛剛批復了長沙比亞迪電源工廠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表。
據報告顯示,該公司擬投資4.46億元在已建的8號、28號及29號廠房建設電源工廠擴建項目。項目擴建后,PACK產線將從8條擴大到30條,裝配生產線從6條擴大至27條,老化包裝生產線從6條擴大至61條。項目落成后,預計年產充配電三合一總成70萬套、充電盒25萬套、三轉七充電器25萬套。
這意味著,當前的長沙比亞迪工廠,整車生產幾近滿產的同時,電源產線也在急速擴張中。
雖然目前來自官方的調查結果尚未公布,但多位業內人士判斷,長沙比亞迪工廠近期出現的污染處理不當現象,可能與公司產能的極速擴張有關聯。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如果最終調查的結果顯示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確實存在超標現象,那么公司當然涉嫌違規;但即便調研結果表明公司的各項指標均合規,也要重點關注一些細分項目,畢竟污染物排放的檢測涉及到氣候條件、生產情況等多方面的因素,監管也比較復雜。
“工業制造所產生的廢氣、污染物等,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檢測出的數據可能會有所偏差。目前工廠附近的居民反應強烈,作為企業除了要厘清自身的排放是否合規,也有必要充分考慮到附近居民的感受和訴求。”馬軍提醒說,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只將重心全部放在擴張經營上,也要高度重視不斷增長的污染防治壓力。
在他看來,長沙比亞迪工廠在產量攀升、工廠擴建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和廢氣排放也會有所加劇,公司應該主動適應新增產能所帶來的污染防治壓力,及時通過新技術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以減輕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
多次因排放超標被責令整改
追溯長沙比亞迪過去幾年的發展經歷可知,在此之前,公司曾多次因排放超標而被監管部門責令整改。
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長沙市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第四十七項整改情況公示》顯示,2016年,長沙比亞迪就因車間生產廢氣擾民而被居民投訴。作為重點被投訴企業,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已將長沙比亞迪納入重點監管對象,2年間開展了4次執法監測。
另據今年1月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長沙市重點企業(單位)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公示表》,在2021年9月整治前,長沙比亞迪揮發有機物(VOCs)有組織排放量為708.355噸/每年,這個數額已高出排污許可規定的128.205噸/年的限值。
按照整改要求,比亞迪長沙工廠將從源頭、涂裝過程、回收及VOCs監控等環節進行整改。其中,客車廠涂裝車間底漆、中涂、面漆改用水性漆,完成時間為今年5月;乘用車涂面漆改用水性漆、新建乘用車涂裝生產線采用免中涂工藝等整改措施,預計完成時間在今年10月。
這意味著,截至目前,身處“排污門”旋渦中的長沙比亞迪,尚未完成監管部門此前要求的全部整改措施。
馬軍認為,對于政府部門責令整改的細節,長沙比亞迪是否按要求實施、整改有沒有落到實處,是值得深究的。
據了解,目前長沙比亞迪的部分生產線已經進行了停產整頓,調查組正在對生產基地的氣體排放進行抽樣檢測,后續會公布檢測結果。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6年,比亞迪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生產基地,也曾因廢氣排放不當引起當地居民的投訴,進而被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高度關注。
當時,深圳市人居委多次對比亞迪公司車間廢氣排氣筒進行監督監測后發現,各次監測結果均未超標。為此,中央督察組特別下沉企業,進行現場核實,并派駐專家組進駐公司進行指導,最終以“不產生廢氣擾民”為標準,監督比亞迪實施徹底的提標改造。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企業廢氣排放不能只看“數據是否達標”,附近居民的滿意度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馬軍認為,長沙比亞迪工廠有必要總結借鑒此前的經驗教訓,避免同樣的問題重演。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在公益環境研究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披露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比亞迪公司總體的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并不突出,在601個品牌中排名170位,在40個汽車行業品牌中位列14名。
“這個指數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比亞迪在制造環節的污染物處理以及對供應鏈的環境管理方面,并沒有充分重視。”馬軍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對于車企而言,除了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污處理的硬性指標,還有必要強化自身的環保意識和與居民溝通的意識。
“對于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型企業而言,構建社會層面的信任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公司的品牌建設至關重要,也是一個民族品牌應有的擔當。”馬軍表示。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與傳統汽車的制造流程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過程中所產出的揮發物并不少。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生產和制造環節,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
“目前很多車企也在涉足動力電池的研發和制造,這不僅牽涉環保問題,也涉及到電池安全問題,車企有必要報以高度的重視。”上述人士指出,環保議題必須著眼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這是車企無法繞過的課題。即便有急切的擴產需求,也不可忽略企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